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追问博客现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 16:16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最近的伦敦爆炸案和去年底的南亚海啸事件中,博客写手大出风头,在信息的实时性和内容上,都不输传统的电视和报纸媒体,甚至有凌驾之势。这种以个人为单位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的媒介形式因此水涨船高,被认为开启了新传播时代。

  可不是吗,谁没有博客,或者谁不懂博客,感觉就是落伍该被淘汰,谁的博客能吸引成千上万人列为链结,就好比偶像歌手被众多“粉丝”顶礼膜拜。尽管我在台湾是个小有
名气的新闻工作者,但是我的博客只有一人链结(我太太),表示我在这个正在发生的新时代里,毫无影响力。

  可是,等一等,在我们把诸如“新时代”、“个人传播”和“影响力”等光环冠到博客头上之前,我们得先了解,博客到底是怎么回事。

  博客最有趣的,就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作者,去写任何自己有兴趣的题目,而且发表,发行成本则是零。每个人等于办了一份自己的报纸,从发行人到编辑到记者都兼,然后凭本事争取读者。对读者来说,有各种主题的博客可以选择,而且都是作者第一手说法,原汁原味,没有传统媒体二手或三手传播的问题,何况阅读还免费。

  博客释放了许多人的发表欲和专业知识,上面内容分类五花八门,比任何现有媒体都丰富,一旦有紧急事件发生,在现场的人还能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出来。在前年美军攻打伊拉克时,一位小孩在巴格达家里的地下室写博客,每天上传到网络上,成为外界了解巴格达情况的一个渠道。

  与其说博客开启个人传播时代,不如说它是个人传播演进过程的一种形式。在1999年美国的Geocity网站和今年当红的Myspace.com网站上,都有类似功能,只是这两者是以交友为主。台湾省在2000年创立的《明日报》网站的个人新闻台,也有类似博客功能。韩国前两年热门的ohmynews.com网站,也有博客雏型---每位汉城小市民都可以写下自己当天所经历的事情,写成新闻并拍照后传到ohmynews.com,原则上大多数新闻都会被录用刊登。

  身为一个财经媒体工作者,我比较关心的不是博客怎么开始,而是它接下去会怎么演进,如果没有适当的商业模式和资本市场支持,是否还能继续发展。

  音乐下载已谈了很多年,Napster网站出现更是火到不行,但这种违反版权免费下载的行为,最后还是给唱片公司联手告倒,没有实质商业模式支撑很难走下去。最后是靠苹果计算机成立收费的iTunes音乐网站和iPod下载器,解决版权和收费问题,音乐下载才得以普及。

  “快闪族”(Flash)现象在前两年网络上很火,同一城市里互不认识的上网者,在网络上约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做同一个动作,可以是大叫一声或拍手或扮鬼脸,之后迅速解散,谁也不必认识谁。快闪族最初也是引起许多关注和讨论,但目前已没什么人关心。

  再往前推,免费软件在Linux问世后,也很轰动,我还曾飞到纽约采访写Linux软件的芬兰人李纳斯·托维兹,也相信它有机会,仿佛微软会在第二天关门。但是六年过去,Linux依旧叫好不叫座,而微软去年刚发了300亿美金的现金股利给股东。

  再往前推,电子邮件推出时,也被认为是划时代的产品,但是有谁真正从电子邮件赚到钱?没有。最后赚到钱的,是那些提供邮箱空间,或者帮忙大量发信的业者,还有那些免费提供邮件再靠卖广告赚钱的门户网站。虽然都是间接赚钱,但终究有利可图,使得电子邮件能普及。

  我的意思,不是博客会步快闪族和免费软件后尘,而是网络上的新概念太多,如果我们不想虚掷无谓的热情,就必须冷静下来,研究博客能够和什么样的商业力量结合,才会使它成为像电子邮件和音乐下载的普遍现象,而不是昙花一现或只局限在少数博客写手圈子中。

  我在三月底到硅谷采访时,碰到几位风险投资者,他们对博客很感兴趣,但聊到最后都是不知投资机会在哪里。目前博客变现的渠道仍少,像先前提到的伊拉克少年,后来是有出版社找他出书,而另一位以分析微软软件知名的博客写手,则是被微软网罗成为公司对外的沟通人员。

  还有什么其它可能性,把博客变成付费阅读?这不太可能。把博客网页卖广告?有一点可能,但太没创意。前几年流行的网络小说作家,后来真正赚到钱的,都是在实体世界出版小说拿版税。我希望博客不要重蹈网络小说的覆辙,因为那样赢家只会是少数人,不符合博客的人人当作家的精神。

  或许,我们不该高估博客目前的实力,但绝对不要低估它日后的潜力。把一堆华丽形容词拿掉并保留一些热情,才是验证是否一个新时代要来临所该有的态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