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城市化解决不了三农问题 乡村建设宜由政府主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19:30 南方农村报

  “三农”问题研究学者访谈——温铁军访

  不要有贫民窟的城市化

  记:《南方周末》最近报道了北京的大栅栏,有人称之为中国的贫民窟。

  温:贫民窟当然存在,只是规模不大而已。

  城市化无可厚非,但我还是要说慎言城市化。我去了印度、孟加拉等国,他们的城市化进程或快或慢,都是依靠贫民窟来实行的。也就是说,它是把农村中贫穷人口空间移<!>动到城市中的贫民窟,而这些贫民是国家动乱的根源。这难道就是我们需要的农村城市化?

  记:中国的贫民窟似乎和他们不一样。

  温:对,所幸我们还没有国外一样的贫民窟,这跟我们的城市化政策比较慎重有关,也跟我们还保留城乡二元结构有关。中国最可能出现贫民窟的地方,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中央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快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因为当地政府根本无法自己解决。

  记:您的意思是城市化解决不了中国“三农”问题?

  温:中国是个农村人口大国,户籍登记73%的人口是农民,大约有8亿9千多万,但是按照居住地的统计是64%左右,中间有10个百分点的差,拿去跟中国的总人口一比,就比出了1亿3千多万,那就是1亿3千多万人实际上并不居住在农村,已经进了城。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资本急剧扩张,但也仅吸纳了1亿多人,工业化扩张的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可以预计,中国工业化的扩张不可能维持20多年来的高速度,因此,依靠城市化来转移农村人口解决三农问题不大现实。

  另外,大概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人口将达到高峰,估计有16亿左右,那时就算实现了50%的城市化,还会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只不过土地可能更少,资源更紧张。城市化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乡村建设缓解“三农”问题

  记:城市化难以解决“三农”问题,您曾对此表示过“我的困惑”,而现在您带领一批人搞新乡村建设,困惑已经解决了吗?

  温:搞新乡村建设,是困惑之后无奈的尝试吧。我早就说过,我只试图缓解“三农”问题而不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说?我走过这么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必然带来小农的凋敝,这是规律,不可避免。如此,农村被剥夺的程度只会加大,所以,对解决“三农”问题我不抱太大希望。

  记:现在提出工业向农业反哺的政策呢?

  温:还是不可能完全解决。有两个不可逆决定了中国的“三农”问题无法解决:第一是城市化的大趋势不可逆,第二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也不可逆。

  记:新乡村建设何以能够缓解“三农”问题?

  温:税费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及其下设的正式组织与农民的矛盾必然缓和,同时带来了组织空白和制度空白的威胁,我们不能把乡村留给黑恶势力、家族势力、非法宗教等等非正规组织。要发展良性的正规组织,就要搞乡村建设:帮助农民搞老人协会,实现老有所养;帮助农民搞妇女协会,妇女们得以一呼百应。农村安全了,生产安定了,有文化活动了,大家也能够互相帮助了,这就稳定了乡村。

  另外,对应小农户分散经济无法抗御市场风险,我们提倡按照国际合作社的规范搞规范合作社,通过小农户的联合来对抗市场风险,用合作社的收益来从事公益事业。这样,良性的、健康的、正规的组织,替代了非正规的、不健康的组织。因此,我们提倡的乡村建设其实是利用传统解决传统,利用旧统治发育新统治,利用旧制度发育新制度。

  记:新乡村建设的“新”作何解释?

  温:历史上的新乡村建设运动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农村,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地主阶级,亦即:农村没有阶级矛盾,只有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应该能处理得好,能构建和谐社会。

  国际上通行的关于乡村建设的概念是rural reconstruction,译成中文叫“乡村重建”,我这个人比较中庸,怕引起别人的歧义和误解,所以就叫“新乡村建设”,但我们的新乡村建设英文还叫rural reconstruction。因此,这纯粹是个表达方式问题。

   乡村建设宜由政府主导

  记:韩国的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主导的。

  温:对。其实,我国解放前的乡村建设也是政府在主导。没有满清的乡村自治政策,能有“乡村建设”吗?没有国民党的支持,河北定县能搞成“村民自治模范县”吗?没有军阀支持,山西会成为“模范自治省”吗?没有韩复蕖的委任状,梁漱溟能去邹平搞“乡村建设”吗?

  记:新乡村建设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温:最大困难就是缺少资金。到目前为止,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这与“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似乎不合拍。

  记:新乡村建设是,在市场经济格局之中还是格局之外?

  温:首先,我们不要把市场经济意识形态化。任何市场经济国家,哪怕是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承认市场失灵。

  我们还应看到,政府也失灵。政府面对两亿多小农户,交易费用太大不可避免会失灵。我们一个搞农村工作的同志,当时在安徽一个县的试验区做农村税费征收的实验,提供了几十个干部,按照国家规定税率去征,干了一个月,结果收到四万多块钱,也花了四万多块钱。你说这个机制灵不灵?不灵。在“三农”问题上市场失灵,政府也失灵,我早在许多年前就写文章说,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三农”问题面临双重困境。

  因此,乡村建设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间。

  记:您认为新乡村建设能推广吗?

  温:我们的试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不少市长、书记过来向我们取经。如果我们三千多万基层干部,抽一部分人去搞新乡村建设,全国每个村都搞,我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本报记者 毛志勇 谭翊飞 南方日报记者 周虎城)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