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志愿精神:不靠号召 无需外物吸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04:04 第一财经日报

  龙淼渊

  雨夜滋润京城,歌舞助兴奥运。7月13日夜晚,百余位明星与五万多名观众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共同庆祝四年前“7·13”北京申奥成功,这次演唱会的主题叫“志愿北京”。当时有五千多名志愿者在现场提供各种服务——奥组委和老天爷商量好了,要在大雨的夜晚提前四年检阅这支2008年的“志愿大军”。

  还记得2000年,悉尼的志愿者们为第27届奥运会贡献了超过600万个小时的工作量,使其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奥运盛事,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他们的服务表示了高度的认同。“7·13”演唱会对北京志愿者的检验结果是:总体表现,令人满意;较之悉尼,尚存差距。雨水没有浇灭大家的服务热情,歌声却让少数志愿领座员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在观众席上全神贯注地欣赏起演出来。

  这暴露了部分志愿者服务意识的薄弱。本次检阅的五千志愿大军,基本来自各大高校和中学。台上魅力四射的明星对他们的吸引力何其之大,可以想象。不少内场的志愿者会把那一张“志愿者工作证”看成是免费的演唱会门票,笔者的朋友去年获得上海F1志愿者资格的时候也很直白地流露了这样的心态。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它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而在我国,“志愿”二字经常被曲解:主办方视志愿者为无偿或廉价劳动力,比如省去大量专职人员酬劳;志愿者把金钱以外的“机会”作为申请的动机,比如免费体验F1赛车引擎的咆哮,比如量化的志愿者服务管理成为少数人积累“无形资产”的有效途径;最危险的是,社会舆论有时候竟也歪曲、误导志愿精神的发展,比如赋予环保志愿者“拯救物种”等过于神圣的职责,有些会议期间,接待过国际要人的学生会因为这等“高规格”的经历得到学校的重要表彰甚至擢升。凡此种种,均偏离了志愿工作的实质意义。

  志愿者存在的意义,在于他们无私而微小的奉献,形成巨大的合力,保障事物的顺利运行。在任何一件志愿工作中,志愿者自身必须十分清楚自己的固有职责以及主办方给予的极大信任;主办方必须科学有效地利用这种富余的人力资源;评论界应该着眼于群体的奉献精神而非仅仅对个体的夸大宣扬。因为庞大的群众基础,才是志愿精神最佳的生长土壤,志愿精神,应该流淌于民间文化,而非供奉于精英层面。

  西方人在餐桌上常说Serveyourself,直译出来就是“请为你自己服务”,进食尚且如此,况奥运盛事乎?在发达国家,公民意识中普遍具有视改良社会为己任的一面,这种内在的社会责任感、群体归属感,愚以为就是志愿精神的最佳写照,这是不靠号召,也无须外物吸引,更不是因为要办奥运会了,要开世博会了而大张旗鼓组织的。不论贫富贵贱,只要你有多余的时间、金钱、精力、热情,那么请选择你喜欢的领域,加入平凡的志愿者队伍吧。

  志愿者,助人而自助,乐人而乐己者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