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国产啤酒被指添加甲醛 > 正文
 

优质品出口次品国人内销 厚外薄内凸显市场劣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11:01 经济视点报

  □舒圣祥

  中国国内媒体报道“约95%的中国啤酒含有甲醛成分”之后,在韩、日两国立即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韩国全国紧急收回中国啤酒日本卫生部也提出对从中国进口的啤酒进行调查

  面对这场腥风血雨,事先毫不知情的中国消费者在深感震惊之余,啤酒企业应对危机时的一些表态,首先引起了“公愤”,其中尤以青岛啤酒新闻发言人孟先生的表态为甚。孟先生说:“企业使用甲醛作为稳定剂的情况确实存在,而95%这个数意味着我国连出口的啤酒都甲醛超标,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商品早就被退回来了。”孟先生的表态,“不经意”地透露给中国消费者一个事实:内销产品可以含甲醛,出口产品却绝对不可以。

  同为消费者,花一样的钱,难道外国人的命值钱,中国人的命就分文不值吗?从国人悲愤的质问中,我们不难感觉出中国消费者所面临的“低质消费”悲境:国外企业尽可以把劣质产品、垃圾食品输入国内,并美其名曰“名牌”;国内企业却又“厚外薄内”,瞧不起自己的骨肉同胞,把次级产品留下来给国人“消受”。

  啤酒与一般商品不同,进入国外市场尤其是国外大众市场相对困难。在韩国,只是在比较高档的酒店才能喝到中国啤酒;而在一般的超市,几乎没有中国啤酒出售。显然,内销较之出口,是绝对的大头。按照常理,企业理当在“大多数”上投入更多关注。可是一个“连”字,已经完全暴露了孟先生等业内人士,在产品质量上,对出口的关注远甚于内销。

  只要稍加联想,我们就将悲哀地发现:“厚外薄内”现象,在出口兼内销的国内企业中绝不只是个案,而几乎是一种普遍做法。这固然让人生气,但是仅仅生气是不够的。国内企业为何如此“厚外薄内”?孟先生给了一个答案:“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商品早就被退回来了。”

  正是因为国外政府和机构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与严格检查,使得低质产品很难有蒙混过关的机会。企业要想敲开国外市场,就不得不对之高度关注。反观国内,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差距。不说别的,仅拿此次啤酒风波来说,国民饮用量并不大的外国政府和机构已经行动起来展开调查,消费量异常庞大的国内市场却依然是一片风平浪静,仅仅是几家媒体在关注。究竟是别人见风即雨,还是我们麻木不仁呢?

  除了质检呆滞与落后之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与机制的不健全,也是国内企业“厚外薄内”的重要原因:在国外稍微惹点祸,就可能面临着几百万元甚至上亿元的高额索赔;而在国内只要不把天捅破,消费者想告也难告倒你,搞点促销相反就能恢复销量——特别是一些“投资大户”或“纳税大户”,还有地方政府为之撑腰。

  一方面,市场管理不力、监测不严、惩处不狠;另一方面,侵权后果严重,消费者权益人尽可欺。这种市场劣根造就了国内企业“厚外薄内”,也造就了中国消费者的“低质消费”悲境。

新浪财经调查


您认为国产啤酒95%添加甲醛是真实的吗

不是
无法确认

在得知“啤酒添加甲醛”的新闻后,您还会饮用(国产)啤酒吗

不会
偶尔还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甲醛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