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二手房交易大幅紧缩对业者和市场结构调整不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13:39 中国房地产报

  房产新政实施后,房地产市场短期已经降温,政策目标初步达到。但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应当鼓励的二手房交易目前受压严重,大量需求涌入新房市场,这对结构调整是不利的。

  事实上,二手房市场的情况远较新房市场复杂。在北京等城市,由于二手房交易不畅,过多的需求进入新房市场,导致房价上涨过快;而在上海和杭州等华东城市,二手房又
成为炒房的主渠道,在房价疯涨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房产新政通过提高二手房交易成本,限制了房产的流动性,降低了其投资价值,对于抑制房价上涨是必要的。但在另外一些房产炒作并不明显的城市,抑制二手房交易实际上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结构的调整。

  新政对各地区影响冷热不均。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受冲击最大,交易量普遍锐减;二线城市情况稍好,但观望情绪也很浓厚;三线城市则由于房价基数较小,需求又尚未充分释放,尚能维持一定的交易量。

  二手房交易大幅紧缩,形势令业者感到不安。二十一世纪中国不动产副总裁张卫平忧心忡忡地指出,自6月1日新政正式实施以来,一线城市的交易量减少了50%以上,不少二手房门店甚至交易量挂零。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和宁波。

  虽然交易量紧缩,但价格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对需要买房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打击。”据张卫平调查,最近北京开盘的一些项目,并没有受到新政的太大冲击,买房人的热情依然很高,价格也非常坚挺。

  这是影响调控效果的。需求高涨,二手房交易又被压缩,大量的购房者只好涌入新建商品房。“去年的宁波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开征所得税后,交易量大减50%以上,但仅仅一个季度就恢复了,而且房价不仅不降,还涨得更凶了。”

  业内一般预期,二手房交易将在3到6个月内恢复。“按照美国的经验,市场出现拐点后,3个月是重新走稳所需要的时间。”张卫平指出。但他对此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因为这一次政策决心空前得大。

  “如果交易量迟迟不能回升,不排除大批小中介公司倒闭的可能。”张卫平表示。事实上,在上海、杭州和南京,二手房交易量的骤减已经使大量中介退出市场。

  这种情况对就业甚至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压力。张卫平估计,北京登记注册的经纪公司有3000多家,从业人员少的4—5人,多的10人以上,这个行业提供了2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二手房经纪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再就业能力并不是很强。

  在成熟市场,存量房交易是房地产市场交易的主体,价格主要通过二手房市场发现。一旦二手房市场受到抑制,其价格发现的功能就将被削弱。这将同时损害政府和投资者——政府无法对房价进行恰当的监控,投资者也难以判断房产的投资价值。

  这一情况已经开始暴露。官员们批评房价下跌只是数字游戏,市场参与者则普遍选择了观望——没有价格信号的指引,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不可否认,几年来中国房价一直在快速上涨,去年以来尤其严重。但我们同时要看到房价上涨背后的推动力。中国老百姓对房子的渴望几乎到了不惜一切的地步。售楼处充斥着二十几岁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上一辈则节衣缩食支持孩子买房,买了房才能结婚已经成了婚姻市场不言自明的规则。

  而已经有了房、甚至不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人,也在不断地储存住房。在全国各地都有这种现象,一些富人购买多处房产,将既不装修,也不居住,更不出租,像存钱一样存起来。

  这种近乎病态的需求是如何产生的?在房价不断上涨,房租不断下跌,买房显然不如租房划算的情况下,为什么年轻人不选择租房,而是依然争着把自己的血汗钱拱手送给开发商。

  仅仅用通货膨胀是无法解释这一切的。事实上,尽管经济学家不断警告狼来了,但到目前为止,这一轮景气上升仅伴随着轻微通胀,而最新的数据更表明,通货膨胀率已经逐月下滑,4月份CPI仅上涨1.9%。照此趋势,需要担心的不是通胀,而是通缩。

  一个并不充分的解释是,中国人普遍地缺乏安全感,因而对房子这样耐久的实物资产比较向往,他们追求的也许不是财富,而是拥有房子的安全感。既使在十几年前房地产泡沫破灭、人人谈房色变的时代,拥有一套房子也是许多人奋斗的目标,只不过那时更多的是期待单位分房,而不是买房。

  1998年房改后,中国房地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市场化了。当人们只能到市场上买房的时候,他们的怨气就不再像过去那样向管分房的单位领导发泄,而是向房屋的供应者——开发商发泄了。问题正如任志强所言,不是房价太高了,而是现有的供应能力无法满足近乎无限的购房饥渴。供不应求才是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动力。

  要缓解供应压力,或者说,要给购房饥渴找一个出口,只能双管齐下,在加强中低价房供应的同时,鼓励和完善二、三级市场,让一部分住房需求释放到二手房和租赁市场上去。

  值得高兴的是,房产新政虽然压制了二手房交易,住宅租赁却增加了。“我们发现,新政实施以来,租赁成交量普遍增加了15%以上。”张卫平表示,由于大家都在观望,租赁需求短期出现了上升。

  但二手房依然是北京房屋中介的主要收入来源,租赁业务的增加远不足以弥补损失。

  中国的住房私有率已经达到80%以上,远远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而目前需求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如何引导这种需求,是政府应当考虑的问题。

  向市民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使他们免去无房的不安全感;鼓励更多的存量房进入租赁市场,让没有买房能力的年轻人选择租房;改变兴建经济适用房这种注定只能惠及少数人的政策,变“补砖头”为“补人头”,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受惠;政府甚至可以收购部分廉价房,租给生活困难的人……

  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居民对房子的渴求到了中国这种地步。有这种渴求在,房价一定高不可攀,房屋的租金回报一定低得可怜。

  在网上看到一个上海青年,在算了一笔账后,卖了自己的房子租房住,如果懂得这样算账的人多起来,房价就到了回归理性的那一天。

  只有建立起房地产市场的梯级结构,才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完整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居民的住房消费才能趋于理性,房价的涨与跌才不会像现在这样牵动整个社会的目光。

  现在,政府需要对二手房交易作出新的安排,在为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同时,重新为存量房市场注入活力,以便市场发育恢复正常。为市场降温是容易的,让市场发展走上正轨则难乎其难。(冀志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