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宜积极主动参与石油投机交易 与美博弈油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2:16 《经济》杂志

  争夺定价权,参与石油投机交易,不应因中航油事件而因噎废食

  文/王中流

  今年3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3月31日,高盛公司分析师在一份广泛散发的投资研究报告中指出,原油市场可能已进入“超级上涨”期的初级阶段,油价可能会走高
至每桶105美元。

  对中国来说,这是个一致认可的严峻挑战。分析预测,未来10年内,原油供给将有40%左右依赖进口。持续的高油价将直接推动中国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用于石油的外汇支付增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一般来说,在国际市场上可以运用期货等工具来规避价格风险,但这又不由令人想起2004年国际油价持续暴涨下,中航油石油期货合约爆仓事件,导致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国有资产损失惨重。

  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相反我们需要更为积极主动、更有创造性地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保证我们的利益。

  争夺定价权

  我国的石油进口很大部分都被动地参照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等原油合约价格。这是非常致命的。

  其实,从世界原油供应的总体形势来看,原油供求关系总体上始终维持着供求平衡的格局,甚至供给略微大于需求,并不存在严重的石油短缺问题。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成因除国际政治形势及宏观经济发展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资本集团的交易行为所致。

  除现货商外,主要的国际资本集团,例如高盛、摩根斯坦利、法国兴业银行等都有强大的能源投资部门参与石油期货市场。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已经取代政治、战争、经济增长、各国限产等因素,成为主导全球石油价格的主导力量。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近期公布的原油期货持仓报告显示,对冲基金的交易量现在已占到世界石油市场的60%以上,所持有的原油期货总头寸,最高时达32.9%,最低也有24.5%,因此它们的任何动作都会导致市场的剧烈波动。

  这种被动直接导致了石油价格的“亚洲升水”问题。据有关专家统计,从1993~2001 年,沙特轻质原油销往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洲的价格平均每桶高1美元,与销往美国市场的价差有时高达每桶3美元,这种现象在国际上叫“亚洲升水”(Asia Premium)。按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 9112 万吨计算,仅此一项就增加进口成本7 亿~15 亿美元。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由于亚洲地区目前没有成功的原油期货市场,只有现货市场,因此原油价格不能通过期货市场公开透明的竞价机制形成。而中东销往欧洲的原油与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油价联动,销往美国的原油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油价联动;而销往亚洲的原油采用新加坡普氏价格,因为普氏价格是一个现货价格,较易被操纵,导致中东销往东北亚地区的原油价格普遍偏高。

  从短期来看,利用期货交易锁定油价成本,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石油价格定价过程,尽力消除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提高我国国际石油定价能力的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只有26家企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资格。而众多中小企业尚不能利用期货市场进行油品套期保值交易,只能被动接受油价波动。

  2004年8月25日,燃料油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盘上市,我国终于在国际油市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燃料油期货上市以来表现看,总体上与国际走势一致,联动特征明显,短期波动上并不盲目跟随国际油价走势,已经开始反映国内油市现货供需情况,总体水平价格低于新加坡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由“依赖”转变为“影响”。

  由于我国石油消耗量居全球第二位,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形成一个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价格。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石油期货市场交易品种还单一,交易量较小,国际影响力较弱,还不能够满足增加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定价中的权重。

  参与石油投机

  尽管去年发生了中航油兵败狮城的事件,但是对于那些在海外石油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的大型国企来说,除了运用保值业务规避油价剧烈波动的风险外,还应该适当参与国际石油期货的投机交易。

  石油投机交易虽然风险巨大,但是如果操作专业得当,控险制度健全,获利机会颇多,对于一个以获利为最高目标的市场主体来说,参与投机交易就是一个最优选择,这也是海外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屡禁不止的原因,正所谓治水宜疏不宜堵。而且参与石油投机交易有利于发挥我国国有垄断企业资本实力雄厚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增强石油定价发言权。

  中航油事件的本质原因不在于从事了投机交易,而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如果不是个人的权力太大,如果不是执行政策的人对规则极端漠视,不可能制造出这么大的亏损。

  博弈美国“一高一低”

  小布什成为美国总统后,推行所谓“一高一低”的经济政策,即高油价和美元贬值政策。因为美元贬值可以有效提高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打击其他国家对美出口能力。而促使美元贬值的有效手段就是推高市场的原油价格,使人们对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带动美元下跌。

  2004年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和国际垄断资本在石油市场上进行了有效“合作”。对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来说,美国能源署(EIA)的石油库存报告,已成为国际油价行情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充分“认可”这些信息,并充分利用它来进行价格炒作,而美国政府却“出人意料”地对此保持“中立”,没有利用其战略石油储备对市场进行干预。

  本轮油价突破60美元,其根本原因是对冲基金介入石油交易做空美元——打压美元的最好办法是用大量资金在短时间内炒高石油价格。对冲基金将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从30美元/桶被一路炒高并突破55美元/桶大关。2004年年底,在油价大涨之前的10天,美国花旗银行曾在一夜间通过欧洲离岸金融市场卖空110亿美元的国债,大约有110亿美元的空方头寸押在美元身上,在押出之后的7天时间里,国际石油价格从40美元连续向上猛攻,一直到55美元附近。

  从实际效果来看,美国明显受益于“一高一低”的经济政策。据统计,原油从40美元/桶涨到50美元/桶,其中10元的涨幅利润有90%流入了美国生产企业和交易商的口袋里,只有10%,也就是1美元被石油生产国所拿到。而由于经济结构向高科技产业调整,减少了对石油的直接依赖,以及原油供应多元化和战略储备系统完善,美国经济本身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但是美元贬值的直接结果是,以美元为外汇储备的国家如中国的外汇资产贬值,同时又不得不以高价进口亟需的石油。

  因此,中国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管理战略石油储备,参与全球油价博弈。中国现阶段高达近7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建立自己的石油储备系统的时候了。

  石油战略储备机构首先解决了石油战略储备的“产权虚化”问题。但是这种管理并不是建几个库、把油放进去就万事大吉。而要灵活地利用库存增减,不断引导和调节市场需求和油价涨跌。

  同时,还具有金融投资功能,采取合理对策,介入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性运作,把石油期货仓单视为一种新的国际有价证券形式,参与外汇组合,通过外汇资产与石油期货的适时互换,把单纯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外汇储备与更灵活的石油等资源的实物储备、期货储备密切结合起来,规避外汇市场和石油市场的风险,减少石油价格因素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冲击。

  如果参与得法,凭借雄厚的石油战略储备,在投机市场上和对冲基金一较高下,不仅能够稳定石油价格,还有获利空间,从而有效破除美国“一高一低”经济政策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直接动因是1973年中东战争及阿拉伯产油国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

  1975年底,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与储备法》(Energy Policy and Conservation Act, EPCA),并经福特总统签字生效。该法决定美国加入国际能源署(IEA),并授权政府建立10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严重石油供应中断,并满足IEA成员国至少90天石油进口量的储备要求。

  从实践来看,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的确起到了平抑油价的作用。老布什时代,美国从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就开始了战略石油储备的试验性销售,到开战前净释放了15万桶。开战后到4月初,按石油应急计划要求,又净释放了1721万桶。1991年4月至1992年6月,战略石油储备一直维持在5.69亿桶上下,7月份开始补充储备. 1991年1月中旬海湾战争开战,油价就从每桶32.2美元迅速掉到21.5美元,降了近10美元。以后最低降至18美元以下。到了克林顿时代,1996年2月底油价降至每桶19.3美元的全年低谷,此后油价波动上升,4月中上旬达每桶23美元以上,最高达25.15美元,这时,克林顿政府4月下旬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信息一发出,油价在一个月内从24美元大幅降至5月底的19.77美元。战略石油储备的大规模动用,对平抑油价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每周公布其战略石油库存和商业石油库存的变化都会对国际油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油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