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天津复兴的引爆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 15:3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涓涓 北京报道

  天津是一个例外。

  作为一个超大港口城市、直辖市来说,天津是如此寂寞。

  它的繁华与热闹似乎随着袁世凯北洋时代的结束,也慢慢归于沉寂。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确实一度被大众遗忘了。

  7月4日,被视为环渤海地区城际交通的重要快速通道——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已经正式在北京、天津交界处开工。在路的那一头,天津,这座历尽风霜、曾经恢弘、正满城修缮的老城,正有步骤地按照计划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区域经济理论总是在历史当中周而复始地被验证——进入新世纪以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日趋严重,但正如当年深圳之于上海、浦东之于珠三角、珠三角之于长三角……两地发展经验表明,任何区域内经济模式的巨变,都是通过一个具有战略性带动作用的高地和引爆点产生的。

  现在,天津人确信,他们所建设的新城——滨海新区,就是环渤海湾的高地,而他们,终于等到了那个可能将引爆整个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机会。

  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底在天津考察时所指出的,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环渤海区域及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棋。

  6月26日,浦东刚刚被国家列为首个国家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到一个星期,天津市就提交给中央《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滨海新区试图作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构想跃然纸上,其战略意义和深圳、浦东并提。

  邓小平说,这是个很大的优势

  截至6月26日,为滨海新区争取列入国家战略发展构成,天津市委机关报《天津日报》的评论已写了七篇,却仍意犹未尽。

  这让人联想到14年前,中国提出浦东开发的战略时,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连篇累牍地刊发署名为“皇甫平”的文章,为改革鼓风一样,负着600年老城——天津,重拾辉煌的全部梦想的新开发区,滨海新区的位置是如此重要。

  早在1994年天津市决定设立滨海新区之始,它就被当地政府定义为“将成为中国北方最有增长力的经济重心和高度开放的标志性区域”。天津人试图通过再造一座新城,重新形成与上海浦东新区南北呼应的格局。

  忆往昔,清末洋务运动时期,作为北方经济和金融中心,与上海并列为南北两大经济中心的天津,也曾历尽繁华和喧嚣。

  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天津,发展已远远落后于上海,甚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979~1992年间,天津市平均GDP增长率仅为6.5%,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速达9.1%.

  与此同时,经过十几年的开发,上海的浦东新区不但成为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还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带动作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继深圳之后的又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标志。

  回首繁华,天津无法不失落。

  借助滨海新区,复制浦东;如同浦东撬动起了一个新大上海那样,天津需要一个重拾梦想的撬杆和支点。也正因如此,滨海新区的出世,就隐约可见浦东新区的影子。

  彼时,与浦东开发属于中央政府在1990年宣布启动的国家战略不一样的是,滨海新区只是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的一项会议决策——是年3月,天津市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

  但是滨海新区虽然缺乏来自中央的有力支持,却握有广袤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荒地、盐碱地、不毛之地。1986年8月,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开发区时就曾经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随后他亲笔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按照当时邓小平的设想,中国北方的希望就在天津”。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但要及时发展,而且还要大发展!”

  1992年10月12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也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速环渤海湾地区开放和开发”。

  1994年,滨海新区被按照一个“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的模式来设立。

  但是复制了浦东的滨海新区,并不等于能将天津复制成为另一个上海。首先在身份上,滨海新区与浦东就有着最大的区别——没有中央政府给予的名分,也没有任何先行先试权。

  整整十年,天津并未迎来预言中的“大发展”。一个自费建立建设的开发区,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单在体制、改革、创新上充满矛盾与犹疑的探索,就需要太多时间。

  为此,媒体们多给予天津“浪费了太多机会”、“胆量不够,步伐太小”的评价。

  事实上,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直到将《纲要》提交给中央政府审阅的时候,这时的滨海新区,更多的仍然是将自己视为天津的一个开发区。

  借6月底亚欧财长会召开之机,亲往天津视察工作的温家宝总理再次就此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滨海新区将立足点提高到整个环渤海湾区域,以及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进行再规划。

  天津市政府为此持续两个星期不间断召开市长办公会,从各个方面重新审视滨海新区,并且准备对整个《纲要》进行再调整。根据天津市政府透露的消息显示,7月7日的市长办公会,修改主旨为《纲要》中对滨海新区的空间构想。

  整个环渤海湾都在

  等待滨海新区

  “整个环渤海湾都在等待滨海新区,而滨海新区则一直在等待一个引爆点——现在,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成了标志,中央政府的决策将结束这个区域长久以来的等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说。

  此时的滨海新区已聚集了中国对外开放中所实验的各类区域:包括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三个功能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以及海河下游工业区,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人口107万,海岸线153公里。

  其经济以每年GDP增长20.8%的速度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977.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8%,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98亿元。外贸出口由1993年的5.03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89.38亿美元,年均递增33.3%。工业总产值由1993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2133亿元,年均递增25.9%。10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5381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到新区工业总产值的6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46%。

  根据南开大学“环渤海经济发展研究”所做出的统计报告显示,滨海新区的支柱产业基本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等方面,天津地区的制造业正在滨海新区的带动下处于从传统的重工业结构向以高科技为主体的结构升级过程中。

  根据滨海新区管委会最新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开发区招商指标重新位列49个国家级开发区第一。

  而截止到2004年底,滨海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50亿元,经济总量直追浦东,成为天津经济的支柱。

  同时,滨海新区也加快了改革创新的步伐。近日,就在新区的积极协调和帮助下,区内已有六家外资生产型企业成为第一批获商务部正式增项批准的企业,可以依据《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增加与原经营范围内的同类商品的进出口及国内分销业务。进出口贸易和国内分销业务在中国曾一直是受限制的外商投资领域,这意味着外资生产型企业所经营的商品不再仅限于本公司的自产产品,经营领域扩展到了原来受限的商业领域。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沿用的是中国开发区的最普遍管理模式——以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的特别授权,组成工委会与管委会,代表市政府行使权力,机构精简高效。

  而现在,天津要为滨海新区“正名”,争取更多的政策宽度和深度,将开发区和保税区内可以实行比较优惠的政策扩展到整个滨海新区。

  “十一五规划纲要”向浦东看齐

  在刚刚已经被天津市政府原则通过的《纲要》中,滨海新区的地位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东并提。

  《纲要》包括八个部分,二十八个章节。

  对滨海新区的定位为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化制造研发基地、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天津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志区和生态宜居海滨新城。

  其中专门为新区的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即建设现代化制造、研发基地,发展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农村经济等。

  《纲要》的第四部分明确了新区的空间和产业布局。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纲要》的第五、六、七、八部分分别提出了滨海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循环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体制创新与扩大开放等重要内容。

  在天津市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的汇报材料中写道:“建议国务院像当年规划和建设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一样,规划和建设滨海新区,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这些政策主要是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对新区规划内的建设项目授权天津自行审批;批准滨海新区调整土地使用规划;批准天津滨海新区列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增加对滨海新区的财政和税收支持等。

  天津的方案还涉及环渤海地区其他城市的发展计划。目前确定的三个城市从北向南依次是秦皇岛、唐山和沧州。在“十一五”期间,统一的布局将正式启动,力争在2020年左右初步实现现代化。

  此前,国家已经批准了滨海新区的保税物流园区政策,即“依托天津港进行自由贸易试点,实行区港联动,完善服务功能,发展自由贸易”。值得注意的是,享受“区港联动”政策的在2004年8月前仅有浦东新区。

  正如6月21日上海浦东刚刚被国务院批准作为首个国家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那样,有国家相关部委高官透露称,浦东并不会是国家准备惟一选择的试点,在环渤海地区、在中部,都有可能陆续设立试点进行区域经济的战略布局。

  而自今年的全国两会以后,从5月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副主任刘江、张国宝带领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深入天津滨海新区进行调研;到6月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率有关负责人前往调研;以及6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前往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种种迹象表明,滨海新区显然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将要与浦东新区一起“并列”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之一。

  滨海新区不会向传统体制回归

  当然,滨海新区也存在目前尚无法逾越的难题。

  国家发改委综合体制改革司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现在的滨海新区很难模仿浦东。

  在他看来,体制的问题是滨海新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动态中磨合平衡,干部问题是解决了,但有可能这个时间很长,会延缓经济发展时机。”

  由于滨海新区内的几个行政区都有一整套人大、政协直至居委会的系统,以一个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去管理正式的几级政府,这样在发展过程当中将极不容易协调。

  而这种相互平级、各自为政使得整个区域在竞争与博弈当中,首先就会被自己消耗一部分。与此同时,新区管委会在新区的规划、管理和协调等方面缺乏权威性。由于其区域内各行政区、功能区的行政割裂,新区内部各自发展、过度竞争的局面依然存在。“滨海新区的发展关键是理顺体制,现在是各管一摊,没有形成合体。”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也承认这是滨海新区管委会成立以来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现在滨海新区的定位是一个经济区,不是一个行政区。“所以塘沽区、大港区,再加上开发区、保税区、港区都有各自的管理体制、各自的管理机构,滨海新区管委会只是起到协调、服务、统筹的作用。”

  这些区都有自己的局长、处长,开发区、保税区、港区的干部,收入相对高一些,塘沽区、大口区收入稍微低一些,这些人员的工资就要占很大一笔资金。

  在体制问题上,天津仔细研究过浦东新区、大连新区和青岛新区的体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能为了体制而体制。如果把行政全部合到一块,对于滨海新区的发展来讲,未必是一件好事。

  “究竟用哪种方式好,我认为是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摸索和探讨的问题,而不急于在一个早上解决。”皮黔生对于滨海新区的管理架构如何解决心中并没有定数,但这位以实验精神著称的官员表示,滨海新区不会向传统体制回归。

  事实上,过去的20多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史可以证明,促使一个地区发展的因素除了体制因素以外,中央和地方的互动关系才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驱动力——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为地方政府提供机会,而地方政府的响应能力决定着区域发展的水平。

  而现在,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向天津示意,等待天津的回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