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硬了添水 软了加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4:49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对二手房交易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部分城市被叫停据说是一件令当地政府大失颜面的事情。杭州、南京相继取消这一仅实行了半年左右的房产新政,而且相当低调,生怕被人指到痛处。建设部的有关负责人近日也出面指出对于二手房交易中收取个人所得税的做法目前只是个别地方的试点,并没有推广的时间表。

  朝令夕改,这难免让普通老百姓感觉政府的政策有点儿戏,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当下的房产政策,中央确定的大方向是对的,中央领导同志也一再强调房产政策对于中国社会和谐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但是到了具体地方、具体时段、具体执行上就有点各自为战了。之所以如此,恐怕还在于房地产行业牵涉了太多的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有些主管部门身处利益圈子之中,自然难以施展。

  据说现在有些行业主管部门经常爆料说房地产开发商如何牟取暴利,这当然不可忽视。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是暴利,应该是趋之若鹜才对,房地产应该供销两旺才对,房地产的价格应该不会持续上涨啊。一个在规划部门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大致算过,一般一个1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大概要跑100多个手续,据说这还算是廉洁高效的,有些省市要200多道手续。

  不得不承认,交易个税的取消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说明我们很难用一个确定的标准去衡量这一政策的利弊得失。一些地方政府通过税收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思路本没有错,但交易个税造成二手房交易的低迷也是事实,这与他们的初衷非常不一致。

  其实,一些地方政府既不希望本地的房价过高,造成经济虚假繁荣的景象,也不希望因为政策的出台造成房市低迷,影响了本地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所以,往往在房产繁荣之初,乐观其成。等到感觉有较大的投机泡沫出现了虚假繁荣的时候,迫于来自中央、舆论以及媒体的压力,仓促出台干预市场的政策。结果一剂猛药下去,二手房交易出现几个月的低迷景象,又令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无法承受,最终导致朝令夕改。

  如果政府出台新政策,政策受众总在观望,说不定哪天又改了回去,政策的效力可想而知。经济学家讲的理性预期,在这里变成了另一种解释,真是有点无奈又可笑了。长此以往,策将不策。

  对二手房交易强征个税的出台,一开始就有人怀疑是否过于仓促。而且,税收本来就是强制征收的,所谓强征个税之说,确有多此一举之嫌。我们所需要考虑的,不是是不是要对房地产买卖“强制征个税”的问题,而是房地产买卖为什么有特权可以免税的问题。进一步的延伸,房地产公司、房地产中介、炒买炒卖的个人,他们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交了多少?

  另外,国家税收是由一系列税法严格规定的,税收的征收与减免也是要经过严格程序的,但是我们看到在这次关于二手房买卖缴纳个税的问题上,没有各级人大立法机关的决定,没有各级税收征管机关的决定,倒是有关经济主管部门和建设房管部门成了税收征收与否的主角,也算是怪中之怪了。

  几个人一合计,就出台一个关乎民众普遍利益的政策,连政府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也可以不顾了,更不用说经过什么立法程序了。在一些地方,只要本地区经济速度不减缓、不下降,什么法律、组织和程序的规定都可以暂时绕开,都可以特事特办了。

  翻看美国的房地产税收体制发现,在美国,为了促进住宅市场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拥有自己的住宅,购买、建造和租售住宅实行了许多税收鼓励政策,并针对低收入者的实际困难采取了更加优惠的措施。其规定之详细,为低收入群体和普通住户考虑之周全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关键的问题是就怕我们走不了这个过程。

  国家税收是个挺严肃的事情,关于个人所得税具体的项目,不论是征收还是减免,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由各省的地税局提案,由当地人大决定,如果有争议的还要报全国人大。如果总是这么变来变去,税收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就和卫生费、计生费差不太多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