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技术垄断 保护产业安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15:59 光明网-光明日报 | |||||||||
李平 谭巍 发展核心技术体系,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竞争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由于许多国内企业过度依赖技术引进,造成了一些行业经常受到其他国家技术、经济因素的影响,已直接威胁到这些产业的稳定发展,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目前,在全球市场上,通信业、家电业等成熟产业的竞争已经上升到对技术标准的争夺上。竞争的手段主要体现在 多个具备跨国经营能力的领先企业组成技术联盟,通过相互交叉专利许可,形成所在行业的技术标准,并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吸纳最优秀研发人员及其他关键资源,巩固技术标准的市场地位,最终依靠技术标准决定产业的国际排序以及利益分配。技术标准垄断是市场垄断的高级形式,失去技术标准的主动权也就失去了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日本广播协会 NHK 曾在30年间注资1.1亿美元开发诸如发射器、解码器指令计数器和照相机等HDTV系统的核心设备,而美国竞争者却超越了模拟技术,开发更高级的数字系统,打破了日本战后持续几十年的产业竞争优势。 由于技术标准往往是由多项专有技术交叉许可而形成,这使得依靠单个企业、单项技术的突破,不能实现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上的根本性突破。为了深入了解现阶段我国市场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产业组织时代我国市场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研究》课题组,曾在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对我国加工制造业、文化传媒业、IT行业、房地产业、机械设备行业、医药行业、体育用品行业、娱乐行业、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等多个行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主要表现在科研投入太少、技术交易市场不完善、自有知识产权匮乏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那些对技术依赖程度较高的IT等产业,普遍存在“国外大企业控制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转让价格过高”等问题的困扰。缺乏产业技术标准的主动权不仅深深地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市场根基,也极大地危及到我国的产业安全。据有关报道,由于国际手机厂商对中国企业的市场拓展逐渐警觉,采取了加速国际品牌手机技术更新,提高关键部件转让价格等措施,使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从2004年以前的超过50%降至39%,主要国内手机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更令人担忧的是,2004年国产手机还有近4000万部库存总量有待消化。 发展速度较快、产业集中度较高的我国彩电行业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样的问题。2004年,中国共制造销售彩电达到7200多万台,占全球总销量的55%,已成为世界彩电生产销售第一大国。其中,仅长虹、海信、海尔、TCL、康佳、创维、厦华、熊猫、上广电等九家企业的全球销量就接近6000万台,共占全行业市场份额83%以上。然而,逐渐提高的产业集中度并不一定能为企业赢得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连绵不断、持续多年的价格战不仅严重伤害了这些企业积累财富的能力,同时也深深地影响到未来技术水平的提升潜力。我国企业在模拟电视时代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综合低成本优势将面临数字电视时代来临的威胁。三星、松下、飞利浦等TV巨头已经分别持有了核心数字电视芯片技术、液晶显示技术、等离子显示技术、平板化技术等多项专利,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竞争的激烈程度是空前的。 应该看到,现在我们与优秀跨国公司的差距不是在生产规模上,而是在自主核心技术能力上。国外知名企业已经纷纷向高端市场转型,技术领先是进军高端市场的根本保证。技术之争、标准之战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在这场技术标准的“世纪之战、国家之战”中获得突破性进展,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将没有保证。包括家电在内的许多行业将会进入一个极其狭窄的发展路径,只能在“代工、组装”的水平上进行加工成本的较量,永远被强大的外资企业及专利收费集团遏制发展的机会。 “以市场换技术”是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长期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究机构、吸引高新技术产品落地生产等多种投资提供了极为优惠的政策条件。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为我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积极措施的实施也使我国经济从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低加工模式中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企业面对的是无国界的竞争。空前发达的信息技术又为跨国公司谋求在多国共同市场的支配地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因此而受到的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同时,我国企业缺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必须具备的实力条件,尤其是在技术竞争等关键领域的操作规则和经验相对匮乏。反倾销、专利收费、跨国公司垄断势力延伸等问题始终威胁着我国企业的发展。 保护国家产业安全,实现持续繁荣依靠的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比重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核心技术环节的根本性突破,唯此,我们才能打破国际企业的技术垄断。令人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实现技术体系创新、提升自主技术标准的影响力是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的战略问题,是未来几十年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多个行业正在进行以“发展中国技术体系,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赢得新标准之战,结束专利之痛”为目标的联盟体系建设。如闪联、EVD、TD SCDMA、WAPI、红旗软件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和进步。2005年5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彩电峰会也将“核心技术”定为关键词,同时成立了技术标准协调委员会等四个组织,期望能够规范国内市场的运作,逐步建立自由技术标准体系。我们相信,这些努力将促进我国提高争夺技术标准主动权的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持续繁荣的历史性机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