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费动辄几千元 爆炒高考状元说明了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 15:24 新华网 | |||||||||
新华网郑州7月3日电 记者单纯刚 近日,各地的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高考状元”也纷纷闪亮登场,有些精明的商家,更是精心策划“高考状元秀”,大搞商业促销活动。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停止对“高考状元”的炒作及类似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炒作“状元”风年复一年,今年势头仍旺。 在郑州,两位文理科“高考状元”的照片不仅出现在报刊的头版封面上,其父母、老师还被请进报社电台传授高考“秘诀”。在北京,某学校专门举行“状元庆功会”,区政府、教委都有领导亲临现场。 还有的地方,连“状元”平时的复习参考书、笔记本之类,都被冠之为“高考状元书”展示;有些高考状元参加商业活动的“出场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高考状元”作为成功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关注,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地方对“高考状元”的追捧过分了、变味了、捧歪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捧杀。这是应试教育思想和社会浮躁心态的反映。 “高考状元”在考场上取得成功,并不意味着他们自然而然地应该成为中学生的“楷模”。他们也许有自己独到的学习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未必具有普遍性和导向意义。能够成为高考状元,当然是人生的精彩一笔,但无论商家还是“状元”本人都应明白,高考第一名只是一个数字,其综合素质并不一定比其他学生高。 事实上,高考的成功,对于整个人生旅程只是迈开了第一步。几年前,杨振宁教授率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华讲学,当有记者问到他们当中有没有高考状元时,杨振宁笑说:“按照中国的高考标准,我们都是差生,在中学里,都排在十名以后。” 过多地哄抬、关注“状元”,不仅容易使部分考生心态不正,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很难真正用心于学业;而且,也会使高校盲目追求生源的高分,而不着力在教学质量上下工夫。而对于中学来说,容易导致一心只想生产“状元”,这与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高考状元”只是考试的优胜者,处于暂时的领先地位。社会对“高考状元”应该有个理智态度;“高考状元”们对于自己,也应该有个冷静的认识。(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