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公共服务型财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 14:57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天勇

  财税体制的比较分析

  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我们总结出了美国财税体制的一些特点,对于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财税体制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纳税人同意则纳税,纳税人不同意则

不纳税;第二个原则,纳税人是否同意通过代表的意愿来表达。它的预算原则也是两个,一是决定钱该怎么花的,是公民而不是政府;二是钱怎么花要在公民的监督下透明地进行。

  它在预算方面的特点有这样三个,一个就是公开透明;一个是法制的预算;再有一个是完整和详细。在它的预算里面,县市以下预算非常像一个个建设项目,每笔钱花到什么部位都非常透明详细。

  美国的财政税收立法程序是先由政府的财政部提出项目,但做预算是在联邦,就是由总统的预算办公室编制,在联邦政府这个层面上把编制和执行分开了。预算办公室编制预算之后交给议会,议会通过以后由财政部执行,财政部没有权利编制预算。

  这中间要经过两院先后听证和辩论的阶段,最后批准形成议案。如果这个议案报总统以后同意就执行,如果总统不同意,就要回到两院讨论。如果两院认为总统否决不合理就强行通过。其后的预算调整也必须通过议会。

  我国预算和税收体制有如下特点,一个是行政主导立法,税务总局提出来,财政部发文件就可以收税,此前需由国务院批准,但并不需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个特点是,政府各个部门税外收费现象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是乡政府发一个文件就可以收费。我们现在收税的交通、工商、质监,几乎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可能不收税。

  此外,预算编制也比较流于形式。预算编制比较粗糙,批准之前已经执行了两三个月,再一个是人代会不是由专门人员审批预算,或者就不拿到人大去审批。

  这就产生了预算外收入的问题。据统计,我们大概有8000亿的预算外的收入,没有进入全国人大的批准,也没有通过各级人大批准。

  另外一个就是财政部门随意可以调整预算,这是我们财政税收立法方面的缺陷。预算方面缺乏一个科学的制衡,一个就是人大代表不是常任制,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代表,中央政府编制预算和执行没有分开,预算不透明,社会无法监督,执行那一块更加无法监督。

  财政支出的比较分析

  据我们了解,在美国2004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行政支出部分占10%,社保养老医疗这一块加起来大概超过40%,教育是34%。

  在我国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行政支出部分是17%,教育是11%,救济是1.8%,社会保障5%,经济建设是24%。但加入预算外支出进行调整以后,行政公务的开支比例,实际支出比例是37.8%!

  此外,从支出项目的膨胀性来说,我国最容易膨胀的项目是行政公务支出,最不容易膨胀是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而美国最容易膨胀是公民的福利和社会保障这一块。

  我们现在很多学者在计算税收占GDP多少时,总是按表来计算,实际上是不对的。实际的税费负担是32.5%,而且我们现在工商、质监都是自己创收以后上交财政,财政再拨款给他。最终的税赋承担者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所以造成抑制创业和就业问题。

  创建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就是要政府税收和收费预算由社会听证和人大批准,中央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分开。此外,除了交通超速可以罚款外,政府任何部门不能有收费的权力。这是一些原则。

  最近发改委发了禁止乱收费的七个方面的文件,但关键还是确实地实行,因为8000亿的收费清理仅靠一个文件是不可能的。我觉得编制“十一·五”规划期间要首先考虑财税体制对创业和就业解除抑制的问题,比如工商、质监、城管等等,取消收费,由财政预算全额拨款。再一个就是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转制、机构后勤改革等与清理收费必须得配套进行。如果这些不改革,收费就改不掉。

  如果说想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没有一个公共服务型的财政是不可能的。我觉得公共服务型财政并不主要是支出结构问题,而且是公开透明和监督问题,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才是解决支出结构问题,不能允许各个部门都有收费的权力。如果这些收费不清理,就业领域最大个体户,中小企业根本发展不起来,中国就业问题的解决难度就很大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