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两大障碍令不良资产成为外资眼中的水中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4:24 《财经时报》

  价格分歧和操作上的不透明,成为外资涉足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两大障碍

  钮键军

  不良资产对于外资而言,似乎可望不可及。

  目前,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共处置了6750亿元不良资产,其中,仅10%被外资获得。

  操作不透明

  此前,信达公司抛出的“青岛资产包”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者。日本著名的金融机构欧力士就参与其中。该公司是日本在纽约上市的两家日本银行之一。

  欧力士董事副总经理冈田宏之透露,当他们发现竞标者中有长城这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后,选择了退出。

  在日方人士看来,信达和长城都是国有公司,这样的资产操作就好像“把钱从左兜放入右兜”,很难避免暗箱操作的嫌疑。

  是次竞标的结果,似乎佐证了冈田宏之的担心,长城最终获得了66亿元资产包中的63亿元。

  冈田用他不太熟练的中文发着牢骚说,这样的“不透明操作的游戏我们是不会参与的”。

  难以弥合的价格差

  如果说操作规则上的不透明,阻碍外资进入中国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属于个案,那么价格分歧则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赵堃成负责青岛资产包拍卖的召集工作。他指出,中外方对于不良资产价格上的分歧是最终导致外资远离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

  其中,中外双方在会计准则方面存在的分歧,是导致双方价格差的重要原因,外方注重的债权合法性一直被中方资产管理公司忽略。

  台湾联华控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杨光群认为,中国如果想吸引更多的外国资金介入不良资产处置,就必须引入适当的资产服务商。

  在他看来,其实中国现在也有一些资产服务商,可以撮合买卖双方达成交易;但这些服务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服务商,因为他们获得的资产包一般都是通过私人关系或一些不合法的渠道。

  真正的资产服务商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对资产处置有丰富经验,有广阔的人脉,可以迅速为一项资产找到买卖方,同时还具备为资产确定一个合理成交价格的能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