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银行业处境尴尬 应当心流动性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4:00 《财经时报》

  娄贝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就是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尴尬”处境。

  从货币市场来看,目前中国的资金已四处泛滥。这从货币市场的主力成交品种七天期回购来看,6月23日加权平均利率已到1.1027%,而市场新的风向标——一天期回购利率为

1.0817%,离超额准备金利率0.99%仅有一步之遥。

  另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却捉襟见肘,除了将钱囤积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做流动性管理外,贷款迅速萎缩。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狭义货币供应量M1,5月份虽增幅有所回升,但仍偏离M2增幅达4.2个百分点。这说明,银行对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投放明显偏少。

  货币宽松,信贷从紧,商业银行这种资产结构,对经济运行隐藏着巨大的潜在危害。一方面,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一旦条件成熟,投资很容易发生井喷,资产价格也会随之大涨,从而扰乱宏观经济的平稳走势。

  另一方面,银行收紧贷款,如果造成企业流动资金过度紧张,从中国货币传导机制来看,半年后或稍长的时间内,通货紧缩将在所难免。

  更为重要的是,在目前宏观经济仍需巩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信贷资金如此背离,一旦宏观经济反转,货币政策将很难奏效,从而重陷日本90年代的“流动性陷阱”。

  从前两年“财大气粗”的阔佬,到今天吝啬的“守财奴”,中国银行业的这个角色转换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但商业银行这种“尴尬”境地实出无奈。一年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商业银行手上积累了大量资金,但自去年宏观调控以来,很多投资项目都被压缩,这对长期投资项目情有独钟的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忍痛割爱。

  此后,由于经济走势前景不明,商业银行纷纷惜贷,致使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出路日益趋窄,充裕的资金只好囤积在货币市场逐利。

  更重要的是,自去年以来,商业银行改革使8%的资本充足率成为“硬约束”,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其资产扩张规模将肯定受到约束。

  不放贷,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和收益是否能匹配?

  从目前情况看,一年期央票1.52%的收益率水平,与一年期2.25%的存款利率相比,倒挂0.37个百分点,甚至低于1.71%——3个月的存款利率。尽管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率为0.72%的活期存款来进行流动性管理,但这样的错配,长远看,风险巨大。

  解决目前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背离的最好方法,就是继续疏通中国运行不畅的货币传导机制,而加快银行改革则是改善货币传导机制“神经末梢”的最重要一环。

  如何找到风险、收益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平衡,则是中国商业银行乃至中国经济未来运作的关键所在。

  值得庆幸的是,从近期公开市场操作看,央行已注意到这种苗头。

  虽然市场债券收益率和回购利率频频走低,但央行仍然维持较为宽松的资金面,以将商业银行的资金从货币市场逼出,从而转向实体经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