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2004年审计工作报告 > 正文
 

新华时评:屡审屡犯为那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22:3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 王学江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8日所作的2004年度审计报告,在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委员指出,尽管去年审计报告整改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同样或相似的问题仍重复发生,特别是有的部门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问题亟待解决。

  李金华的报告披露,去年被点名的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问题尚未落实整改,这次又被审计出体彩发行等新的问题。再如,水利部几年前就因大量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被曝光,今年的审计报告又指出,截至2003年底,水利部及下属7个流域机构仍然滞留资金13.85亿元。其他有的部委,在去年被公开点名后,这次仍然查出了违规违纪问题。

  好一副“任你风暴劲吹,我自岿然不动”,面对审计部门的曝光,他们为什么如此傲慢?一是法律意识淡薄。虽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导致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行为至今仍然时有发生。有的部门根本不把落实审计意见、审计决定当成一回事,将其搁置一边,不再问津;有的则是敷衍应对,文过饰非,甚至无理力争。二是问责不力。按照职能权限,审计部门只能公布审计结果而没有处罚责任,处理违纪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追究法律责任是检察系统的任务。只有坚决依法依纪处理,才能取信于民。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和整改,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后,社会各界对所暴露问题的处理与整改十分关注。只有加大处理和整改力度,才能让社会各界看到我们党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心和行动,落实好依法治国的宗旨。

  要杜绝“屡审屡犯”现象,必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责必追,一追到底。有关部门要对审计反映出来的问题密切跟踪,查清并及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严肃处理。尤其对那些屡教不改、我行我素的部门,更不能轻易放过。

  同时,各被审计部门和单位要抓紧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应该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介,公布整改结果,特别要把那些整改不彻底的单位公之于众,让社会舆论来监督,以促进被审部门单位认真整改。这样,才能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审计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