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粮食危机到石油危机 中国威胁论新变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15:26 新华网 | ||||||||
新华网6月30日消息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发表叶鹏飞的文章,指出中国从世界进口原油,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有些人因此宣扬石油危机,渲染中国威胁。而在10年前美国一位学者宣扬中国的发展会引起世界粮食危机,但这种预言并没有发生。 中国主席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确保中国的原油与天然气供应被认为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本月27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出价185亿美元现金,要竞购美国最大的优尼科石油公司。 白宫即刻表示密切关注这项竞购,并希望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就国家及经济安全作出适当的评估。41名国会成员也强烈要求布什总统密切关注中国此一举动。他们担心,美国公司将越来越难与中国公司争夺有限的能源,并建议把经济安全列为国家安全的一环。 石油危机成为“中国威胁论”最新的面向。 类似的讨论并不陌生,10年前,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Lester Brown)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一时洛阳纸贵。布朗指出,随着中国急速工业化,至本世纪初(也就是现在),将造成耕地减少、农村人口流失、水资源匮乏,13亿中国人越来越依赖粮食进口,并因此冲击世界粮食供应和价格。 布朗关于粮食危机的预言并没有发生。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就指出,粮食问题完全可以靠国际市场解决。 茅于轼说,中国大量进口粮食使粮价上升,必定大量出口别的产品,使那些产品的价格下降。价格涨落让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合理分配,提升全世界人口的生活水准。 同样的道理应当也适用于今天的“石油危机”,唯一不变的是中国持续崛起,而世界终究要面对这个事实。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