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利益集团跳出来唱反调 地产调控温和不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04:13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记者 胡利民 眼下,密集而相互关联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谓“功力”渐显,房价调控已到了极其关键的“坎儿”上。 就在此时,一度选择沉寂的某些利益团体终于难耐寂寞,或是已然深切地感受到了所
这些声音乍一听很入耳,很有“力度”,且合情合理,令人动容。但静下心来仔细思量,便觉得有点问题。先不说发声者的利益背景和企图,单论国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就不难发现上述言论逻辑上的“高明技巧”:即悄然中使因果倒置、本末颠倒。譬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什么管到了微观层面,以至于连购房合同、交易场所都要管?暂不理论这些微观细节与宏观的房地产业的利害关联,单说一些地方政府何以会甘冒“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恶名而出此下策?答案谁都清楚,也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有切肤之痛:即房地产市场曾经存在的“三无”状况,无序、无信、无德。欺诈盛行,纠纷不断,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地方政府有监管市场的权力和义务,要是对一些民怨极大的事情袖手旁观,该出手时不出手,这样的地方政府会是什么下场老百姓心里最清楚。这就是政府为什么要从宏观管到微观、被大多数老百姓拥护和认可的正当逻辑。而少数开发商把“始作俑者”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之后,反过来倒打一耙,俨然成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守护者,这样的逻辑是不是有些强盗的风范?至于“对房地产行业的成本进行审计”一说,更是法律赋予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反暴利,维护市场正常运转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再理论一下温和用药和下猛药问题。中央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过程充分验证了决策层最初确实是想“温和”下药的。毕竟整个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之大,使得任何决策者在酝酿相关政策之时都必须思量再三。问题是一项接一项政策的抛出,最初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质疑、抵制、打压,其“火力”之猛连中央政府也始料未及,结果有目共睹,大多数政策被所谓市场力量化于无形,市场房价依然一路高歌,政府的调控能力也一再遭到百姓质疑。民众的声音,舆论的压力,“居者有其屋”的小康目标和理想,这些都是以“执政为民”为最高理念的中央政府无时无刻必须考量的。顽疾自然要下猛药。这是随后出台的一连串关联政策所释放出的明确信息。而且政策的力度已经开始使市场作出了一些理性的反应。在此关键时刻,市场上何以又冒出这些“温和用药”派的声音?招致“猛药”的原因相信那些曾不遗余力搅动房价调控大局的地产商们心知肚明,为何要贼喊捉贼般地把矛头指向中央政府?个中原委耐人寻味。 更加值得警醒的消息来自北京市的最近一次调查。据报道,有五成被调查者对北京市新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举措和政策能否稳定房价持否定态度。因此对于决策层而言,房价调控之艰巨可见一斑。曾经有学者称,无论是有着成熟市场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像中国这样转型中的国家,事情一旦牵涉到房地产市场价格政策,决策者其实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指点“温和用药”,倘若不是个庸医,那也许就有“搅局”之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