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政府当负更大责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04:00 中华工商时报

  李爱明/文

  进行了十几年的医疗改革正在发生一个重大转变,以“美国模式为样板的、强调市场取向的改革被实践证明并不适合中国之后,极有可能会被政府主导的改革模式所取代。在陷入误区之后,中国的医疗改革有望走出泥泞,重新选择更好的方向。

  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变化,在许多老百姓尤其是被高昂的医疗费用所累的患者和低收入者看来,更值得额手相庆。这种变化的最有意义之处在于,在认识到过度的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弊端日益明显、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之后,政府终于从以前的甩包袱心态重新回归,愿意承担本应属于政府的责任。换言之,政府终于认识到,医疗卫生是一种带有公共品性质、有别于其他产业的行业,至少在目前,不是简单的市场化就可以一改了事的。

  实践已经证明,政府在逐步卸掉沉重的福利医疗负担并推行市场化的改革之后,种种问题就层出不穷。“断奶之后的公立医院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公益性的功能日渐微弱,“以药养医的机制导致患者不堪重负。而一部分实行了产权改革之后的医院则更是强调其营利性,不仅迅速攫取暴利,而且虚假广告、医患纠纷等问题重重。由于政府的监管缺位和默许,导致类似现象愈演愈烈,最终倒霉的只能是老百姓。根据官方———卫生部信息中心的统计,由于无力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多达四成的居民有病不医!在医疗基础薄弱、收入低下的农村,这个比例更高。出现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与当初改革的初衷相去甚远的。

  实际上,中国医改借鉴“美国模式搞市场化的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目标,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并不具备能够支撑市场化的社保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强大基础。当政府企图将多年的包袱从自己手中甩出去的时候,由于缺乏完善和强大的社保和医保体系,最终接盘的只能是老百姓。换言之,通过改革,政府实际上将相当一部分负担转嫁给了老百姓。

  或许有人说,不是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卫生投入在近十年来不断增长吗?的确,统计表明,全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1991年是4.11%,到2001年,这个比例提高到5.37%,成绩不可谓不显著。但问题是,这仅仅是表面的现象,实际上,这些费用的绝大部分都由老百姓买单,政府投入的比例反而是不断下降的。

  根据卫生部的有关报告,在卫生医疗总费用的构成中,政府投入的比例由1991年的22.8%降至2001年的15.5%,社会投入比例由38.4%降为24.0%,而个人医疗支出由38.8%直线上升至60.5%,个人费用从345.2亿元增至3113.3亿元,十年中增长了8倍,而同期政府投入只增长3倍,社会投入增长2.6倍。从数字看,在医改以前,政府、社会、个人在卫生投入中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但是随着改革的进行,政府和社会投入的比例越来越少,老百姓的负担却越来越重,高达六成的费用均由其支付。这显然表明,改革是偏利于政府而不利于百姓的。

  政府的投入减少,直接影响了带有公益性质的医疗卫生事业某种程度上演变成为“淘金的行业。“以药养医的改革路径决定了最终从改革中受益的只是医药行业的部分群体,比如医院。加上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政府监管的缺位,导致这种存在方向性错误的改革路径进一步偏离了公益性的目标,老百姓怨声载道深受其苦。

  无论是建设全面小康还是和谐社会,医疗卫生的公平性、可及性及公益性,都应当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在此时强调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是对过度市场化的医疗改革的一种有益修正,这也意味着政府将负起更大的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监管力度等。让我们拭目以待。(30G2)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