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思路消隐 新审计风暴重在效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 02:05 第一财经日报 | ||||||||
与以往相比,2004年度审计报告提及的大案要案有所减少,但未来预防的作用和价值有了更多体现 本报记者 张馨月 发自北京 昨天,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一万二千多字的《关
报告包括财政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国家发改委及中央其他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水利、环保、科技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部分高校和医院财务收支情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损益情况,以及10户中央企业原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重点审计热点问题 今年6月10日,李金华曾在审计署会议上指出,今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特别对位高权重的部委加强监督。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审计报告,将注重反映诸如关系到宏观调控、影响国计民生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 这一点在报告中得到了印证。 在对38个中央部门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查出的主要问题是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以及部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这次审计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90.6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6%。 金融企业的审计范围也得到了扩大。 在金融和企业审计中,在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查出违规资金715.49亿元,其中建设银行湖北枣阳支行在2000年的6月份,当时的行长、副行长和当地政府、法院联合做假账,使当地29家企业的1844万元呆账违规剥离。 “金融企业审计和国有企业审计这几年一直都在开展的,这几年这些行业的风险比较大,所以成为审计重点。但是原来的报告里关于他们的问题是很隐晦的,没有这么直白和透明。”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院长时现教授对记者说。 审计暴露现行预算制度弱点 李金华在报告中指出,2004年度中央预算管理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体制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分配行为不够规范等方面。 科学规范的财政管理和投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预算分配还缺乏科学的标准,事责不清,透明度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资源配置和项目管理还缺乏公平和效率。 比较突出的是中央部门人均基本支出水平差距较大,据对45个中央部门2004年决算抽查,基本支出人均水平高低相差10倍以上。 九三学社中央财经委委员、北京工商大学财政系主任李友元教授告诉记者:“这是根据部门预算来编制的,为什么差额还这么大?说明这个定额不规范,部门预算、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制度性的漏洞太大。” 李金华在报告中也指出,目前还存在对定员定额范围研究不够细致,定额标准不够科学等问题,加之各部门资源占有极不平衡,导致各部门实际支出水平差异很大,预算控制力度弱化。 李友元认为,从财政的角度来说,还是要完善部门预算改革,完善一些财政管理制度。 “现在人们比较注重审计报告,但审计报告是一种事后的监督,如果没有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光有事后的监督是不够的,事前、事中、事后这三者应该形成同一个财政预算监督的体系。”李友元说。 实际上这几年在财政本身也加强了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李友元介绍说,强调部门预算改革也是为了强调在过程当中监督。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改革,要求财政资金自收自支,直接进入国库,为此还进行了财政账户体系的改革,就是为了加强预算执行。 “国外的审计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就有延伸,德国预算编制过程中都要听证,我们的审计现在参与不到这个过程中。”时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 她认为,预算还存在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的问题,“有的地方没人管,有的地方又管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现在强调预算决策的科学化,会有一些改变,但也带来政府部门职能的重叠,整合的过程中也存在协调问题,效率降低的问题。”时现说。 李金华也在报告中建议有关部门要在摸清各部门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界定资源耗用标准,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逐步实现财政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公正。 要制度不要风暴 每年审计风暴的出炉,总会揪出一批大案要案,因此媒体将此称为“审计风暴”。然而李金华本人并不希望审计风暴一直伴随着他。他曾对媒体表示,不希望老刮审计风暴,希望它形成一种自然性的制度,让大家习以为常。 “对于大案要案的关注这几年是有成效的,今后可能要从关注大案要案当中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时现说。 据她介绍,审计署这几年把审计结果和发现舞弊线索、查案办案结合起来,实际上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审计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的,通过查错纠弊,挽回一些损失;第二个,就是间接价值,通过阶段性的对大案要案的关注,在一定意义上帮助有关部门规范管理,潜在地增加了对未来预防的作用和价值。 “虽然与以往相比,大案要案有所减少,但这次报告里对第二个价值体现得更多了。”时现从这里嗅出了新的信号——审计署在舞弊审计快告一段落的前提下,重点转向了效益审计。实际上是提高审计的绩效,通过审计让管理更科学,尤其是预算更加科学,更加有针对性,能够从源头上提高效益,也提高审计的效益。 “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求审计往前延伸,可能会更加关注预算的管理和预算本身的编制。”时现说。 审计之后的问责也是问题所在。 “预算是一个立法文件,应该严格执行。大额财政资金损失问题不仅仅要整改,还应该有相应行政和法律制裁。整改好说,挪出去的钱拿回来就是了,如果不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长期这样下去,将成为一个很大的漏洞。审计整改和责任人的处理结果也应该向社会公布。”李友元建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