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让农民种粮增收得实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 12:08 人民网-华东新闻

  邓建胜

  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65亿公斤小麦,一扫小麦主产区农民增产减收的阴霾

  稳定粮食价格、保证农民生产粮食的合理利润,鼓励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系着13亿人口大国的温饱和稳定

  一度愁云密布的小麦主产区农民,上周末迎来了丰收后的喜讯,笑逐颜开。

  6月2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召开“夏粮收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夏收期间,国家储备粮库以冀鲁豫地区中等白小麦不低于1.44元公斤、苏皖鄂地区红小麦不低于1.38元公斤的价格,收购65亿公斤小麦作为临时储备。

  消息甫出,粮农欢欣鼓舞。一是长期没有享受粮食购销最低保护价的冬小麦,终于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其二,国家储备粮库突破“除旧迎新”的惯例,没有按惯例在夏粮上市时抛售50%左右的库存,而且明确要求各地以“购新不除旧”的方式积极参与夏粮收购。

  这就为农民夏粮的丰产增收提供了“双保险”:对小麦实行最低保护价,农民的种植利润有了基本的政策保证;而储备粮库打破常规新增65亿公斤的收购量,就为丰产增收提供尽可能大的利润空间。一项政策,两种手段,一扫小麦主产区农民“多收了三五斗”后面临增产减收的阴霾,稳定了夏粮价格,也保护了农民夏播夏种的积极性。

  今年是我国减免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全面实行粮食“直补”政策的第一年。中央制订的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对“三农”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立竿见影。去年扭转了自1997年以来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连年下滑的趋势,今年小麦生产延续去年的丰收势头,10个小麦主产省的小麦种植面积据悉比去年增加1775万亩,小麦总产量比去年增加57.5亿公斤左右。

  也正是由于持续两年的粮食丰收,一些小麦主产地出现了夏粮“量增价跌”的供求矛盾。比如,江苏、安徽等地小麦开秤价格只有1.3元公斤左右,比去年下降近一成。而去年以来,化肥、农药、种子和电力等涨价,使小麦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不但抵消了前年底以来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带来的利润,中央一系列“多予、少取”的政策效应也可能荡然无存。夏粮又面临挥之不去的“增产减收”的怪圈。

  在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充分利用有形、无形的“两只手”的作用来稳定粮食价格、保证农民生产粮食的合理利润,之所以特别必要,是因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属于弱质产业,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世界各国政府通行的惯例。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农业人口占80%的发展中国家,粮食供求关系到国计民生。目前我国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粮食生产能力并不稳定;粮食生产周期长,效益比较差;粮食生产难进易退,不可能指望临时“抱佛脚”;也不可能指望通过进口粮食来养活13亿人口。同时,粮食生产仍是农民主要的生产种类,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稳定粮食生产是稳定农村社会的重要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65亿公斤小麦,守住的不仅仅夏粮价格,更重要的是鼓励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系着13亿人口大国的温饱和稳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