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功课与烦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 09:58 经济观察报 | ||||||||
继联想成功购并IBM个人电脑业务后,正在进行的海尔竞购美泰(Maytag)和中海油竞购优尼科(Unocal),使得中国公司跨国购并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就跨国购并的背景而言,与其说陷入困境的外国公司或分部和所在国反垄断法律为中国公司提供了跨国购并的市场机会,不如说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为中国公司跨国购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本条件。二者的结合令人相信,没有中国公司参与的全球跨国购并已成为历
尽管购并所引起的风波接二连三,其中流露出外国商界和政界人士对中国公司开始成为跨国购并竞购者所表现出来的不适应或心理不快,但是,越来越多的购并案和奋力激增的购并金额,使得中国公司利用跨国购并来增强全球竞争力以及中国经济通过本土强势企业跨国购并而加快其全球化进程的思路变得格外清晰。纵观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跨国购并一向是一个经济体快速崛起的必由之路,一如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藉马歇尔计划通过本土公司在欧洲的购并扩张实现的快速增长,或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三次石油冲击后的日本经济藉日元升值造就的本土公司在美国大肆购并而实现的惊人增长等等。如此说来,跨国购并也注定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的本土公司来说,跨国购并不过是一项成长的必修功课而已。 然而,烦恼也因此接踵而来。 很明显,结合以往的TCL购并法国汤姆逊和中海油早些时候提出的竞购加拿大油砂等案例,目前中国公司的跨国购并在策略上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为针对市场的购并,一为针对资源的购并。 必须承认,在生产和劳动成本方面颇具优势的中国制造业公司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以海尔以往在美国的工厂投资遭遇为例,虽然成功避免了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的限制,但美国的高成本几乎吞噬了它在本土市场积累的低成本优势。此次海尔竞购美泰有着增强品牌认知度进而缩短市场进程的意义,尽管代价不菲,但所承担的风险似乎要小于自有品牌的投入。不过,就总体上针对市场的购并策略而言,制造业公司资产的完整性恐怕是问题的关键。在本土市场,目前国内制造业公司资产的完整性似乎还停留在工厂加技术、加品牌、加物流的阶段,而发达市场制造业公司资产的完整性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零售和金融服务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即使中国公司利用跨国购并可以迅速获得重要的品牌资产,但在随后的市场竞争中,缺乏零售和金融服务资源未必不会成为新的障碍。 与针对市场的购并策略相比,针对资源的购并策略无疑更多地仰仗于购并者自身的资本实力。相应的购并风险和烦恼亦在于此。鉴于中海油截至2004年12月31日的资产总计仅为114亿美元,与其为竞购优尼科的出价185亿美元有相当的差距,在采用现金收购方式的情况下,必然引起人们对中海油资本实力的忧虑,还可能面临美国政客对其巨额收购资金可能来自政府扶持的无端指摘。据中海油提供的一揽子资金计划,在公司为此次收购所落实的190亿美元现金当中,只有30亿美元或15.79%来自本公司自有资金,余下160亿美元或84.21%全部来自贷款,其中包括来自高盛和摩根大通承诺的30亿美元过桥贷款、来自中国工商银行承诺的60亿美元过桥贷款,以及来自母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承诺的70亿美元过桥贷款。 表面上看,上述倚重贷款的资金计划将有可能使购并优尼科后的中海油落入较为紧张的财务结构。不过,所谓过桥贷款的含义给出了中海油通过资本市场缓解偿债压力的思路和信心。我们相信,市场人士对中海油购并资金计划的担心最终可以藉人民币升值前景而大大缓解。道理很简单,如果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那么,在升值前大举增加外汇贷款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升值后产生的汇兑收益足以降低外汇贷款成本,表现在以同样的人民币购买更多的外汇来偿还贬值后的外汇贷款。当然,中海油能否将海外的资源变成以人民币计价的现金流入,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总之,既然跨国购并是中国公司成长过程中必修的功课,那么,即使烦恼是不可避免的,也必须勇敢地去面对。老子曰:“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重要的是充分估计跨国购并的风险,凭借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优势,以时间换空间,以较小的代价获得理想的成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