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免检制度是否经得起考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08: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原国锋

  企业的某种产品获得免检资格,并不意味着其他所有产品具备免检条件。

  问:“光明涉嫌回收奶”等事件发生后,有媒体将其产品称作“免检产品”。您对此如何看待?

  答:一些人对免检制度并不了解。其实,“免检”针对的是产品,不是企业;企业的某种产品获得免检资格,并不意味着其他所有产品具备免检条件;“免检”免的是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而不是不检查。

  对于有媒体报道的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涉嫌回收过期奶一事,必须经过认真调查才能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不是免检产品。

  根据有关免检产品的管理办法,一个公司如果要扩大免检证书和免检标志使用范围(如允许其他子公司或新投资、新收购企业获得免检证书、使用免检标志等),必须重新填写《产品免检申请表》,按规定的程序上报,经国家质检总局审定通过方可。

  上市公司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在郑州的企业———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免检申请,其产品根本谈不上免检。

  问:此前,还看到一些关于免检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

  答:产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是企业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现实生活中,再好的企业,都做不到产品百分之百不出问题。获得免检资格的企业出现质量问题后,要分清是重大质量事故,还是一般的小问题;是故意作为,还是过失所致。如果是较大质量事故或故意行为,质检总局将坚决撤销免检资格,并给予严厉惩处。

  一年多来,先后有10个涉及国家免检企业的产品被媒体曝光。但经详细调查:有2家产品或企业不在免检范围;有2家企业被抽查的产品是假冒产品;有2家企业所谓的产品质量问题,缺少科学的根据;有2家企业的产品不是生产问题,而是销售中的保管问题;有2家属于举报失实。

  产品拿到免检资格后,质检系统会有更高的动态质量管理要求

  问:有媒体称,最近一些企业发生质量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企业产品获得“免检”后,就放松了质量管理。

  答:企业产品要想获得免检资格,必须符合近乎苛刻的条件。获得免检后,绝非“一劳永逸”了,相反它的压力更大了。因为拿到免检资格后,质检系统有更高的动态质量管理要求。比如,企业每年必须有免检产品质量报告;国家质检总局对免检产品进行突袭式的国家监督抽查等。一旦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就会被撤销免检资格等。所以,获得免检资格后,企业的质量管理更加严格了。如在2002、2003年,热轧带肋钢筋、尿素、皮鞋、空调、洗衣机等免检产品,都有因在国家监督抽查中被判定产品质量不合格被撤销免检资格的案例。

  问:免检制度是从2000年8月实施的,其实施效果如何?

  答:截至目前,共有66大类、1489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免检。事实证明,除了极少部分被撤销免检资格的产品外,绝大部分的免检企业和产品都保持着很高的质量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也处于各行业前列。社会上已经形成企业积极争创免检产品、商家大力宣传免检产品、消费者放心购买免检产品的良好氛围。免检制度的实施还给企业减轻了负担。每年可减少检查费用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据统计,1489家企业获得免检资格后,每年减少检验费用达1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免检资格后,85.7%的企业销售额出现增长,平均比上年度销售额增长38.6%;79%的企业年利润有较大增长,平均年增长达到38.4%;外向型企业出口创汇平均年增长更是达135%。如一家公司生产的彩色电视机获得免检后年产量由215万台增加到332万台,出口额则由1349万美元猛增至3541万美元,年增长达260%。

  媒体在对知名企业曝光时必须慎之又慎,坚决杜绝恶意炒作

  问:对免检制度的完善、免检产品的管理上是不是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答:对免检产品管理将“严如既往”。对个别企业以非免检产品冒充免检产品、伪造免检证书或者免检标志,以及擅自扩大免检证书或者免检标志的使用范围的违法行为,质检部门将依据《产品质量法》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责令企业改正,直至取消免检资格等。

  免检产品在有效期内发生质量事故时,国家质检总局将视其情节轻重分别采取责令限期整改、向社会公告、收回免检证书、责令停止使用免检标志等措施。同时,依据《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追究企业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问:许多免检企业都是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大公司,消费群体较广。您如何看待媒体对这些公司质量事故的报道?

  答:我们十分欢迎社会各界对免检产品进行监督,对完善免检制度提出建议。质检总局对于产品有质量问题的企业需要曝光时坚决曝光,但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对消费者、对企业、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敢保证其产品不出任何问题,一般来说,知名大企业的质量管理相比较要严格得多,其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我认为,媒体在对它们曝光时必须慎之又慎,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恶意炒作。否则,不但给企业,也会给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免检制度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