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背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 10:28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就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走低之际,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却延续了高位企稳的态势。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PPI同比上涨5.9%,略高于4月的5.8%和3月的5.6%,而同期的CPI为1.8%。 PPI增速曾在去年10月份创下8.4%这一近9年来的新高,随后连续4个月出现回落,直至今年2月份的5.4%,后又经过连续3个月上涨至5月份的5.9%。而2005年4、5两月的月度CPI已
那么,PPI离CPI到底有多远?这种走势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一般来说,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变动是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是滞后指标。问题在于,先行指标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上涨并没有完全拉动滞后指标消费价格指数的快速上涨,两者之间的因果传导链条发生断裂。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其背后隐藏着“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即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率来确定自己产品的价格。然而,这样的定价策略并不适合于竞争性的市场体制。在最终产品市场的需求一定,而且有大量的产品从工厂生产出来的时候,企业要想涨价,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商品供大于求的关系决定了物价难以有大的上涨。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上仍供过于求。据商务部调查显示,2005年上半年的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26.8%,供过于求的商品占73.2%。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使得厂家不得不通过零售商自动消化掉一大部分。因此,在PPI向CPI传导过程中,由于过剩生产能力比较多,这种传导的有效性必然会受到影响。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完全由下游产业生存状况的恶化来消化。正是这种供求关系影响,才会出现2004年中国的原材料价格指数增长在10%以上,而扣除粮食价格影响之后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只不过0.6%,CPI与PPI极度背离的局面。更有甚者,家庭耐用消费品、通讯设备、服装等许多产品的价格指数还是负的。 值得市场关注的是,在国内钢材需求下降的同时,上游的钢铁行业仍在扩大产能。据统计,今年中国钢铁产量将达3.35亿吨左右,比上年增长22%。今年将有近3000万吨的新产能投产。虽然物价上涨的效应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有迹象显示中下游制造业的利润已受到挤压,以水泥行业为例,由于国内需求下降、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去一年,国内的5700家水泥生产商中有1900家实施了减产或停产。摩根大通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很多行业都有这样的趋势。 这种相背离的走势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转化为最终消费,也就是生产资料价格可能无法带动消费价格上涨,未来经济就会出现大量过剩生产能力,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萎缩,通货紧缩风险显现;相反,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很快转化为最终消费,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就会引起消费价格水平大幅上涨,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会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今年价格调控工作中应密切关注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这种负面影响,一是助长盲目投资,加剧国内能源、交通等资源供给"瓶颈"。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刺激了大量资金盲目投入,2004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投资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再度大幅增加,这一方面使得生产能力过度膨胀,为今后的生产过剩留下隐患;另一方面,还刺激小钢材、小水泥等死灰复燃,不利于生产结构调整和市场秩序治理。同时,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还加剧了煤电油运的供给压力。 二是加大下游行业负担。随着原油、煤炭等能源以及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给相关下游行业带来了较大的负担。特别是2004年原油、煤炭等能源价格持续走高,推动了与之相关的行业成本不断上升。机械制造业、化学原料机化学制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均出现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产品产量增势回落、利润减少等现象,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是增加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依据以往的经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扬,滞后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但当前由于最终消费不足、下游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一些下游企业只能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等手段消化一部分上游产品的涨价影响,使得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向下游传导的时间明显延长,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持续上涨14个月后,从2004年1月份开始,生活资料的出厂价格已经由负转正,并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必将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下去,且将加大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 对于PPI与CPI之间的背离现象,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事实上,我们注意到,引起CPI同比上涨回落的主因是食品价格的持续回落,粮价的持续下降,导致了食品价格延续了下降的趋势。但是,目前食品价格下降的空间已非常狭窄。相反,被压抑的核心CPI上涨压力却非常显著。这很难不被认为,是PPI向CPI传导的结果。这一结果如不加以控制,就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换句话说,目前我们仍然承受着相当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同时,PPI向CPI传导受阻,也未必全是坏事。这同时也是一个契机。激烈的竞争,势必会对企业形成巨大的压力。压力之下,将促使企业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通过重组调整使资本向相关行业和领域集中,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一方面调整生产能力,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同时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这是企业降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的惟一办法,也是我们调整经济结构所期待的结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