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降低储蓄率以修正经济内外失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13:37 新浪财经 | ||||||||
哈佛大学豪斯曼教授:中国储蓄率过高,予以降低后,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并通过增加进口来刺激全球经济增长。 里卡多-豪斯曼(RICARDO HAUSMANN ) 近期展开的全球经济失衡辩论,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中国汇率政策上
过度储蓄是中国失衡现象的根源。尽管中国的投资率惊人,但国内储蓄率甚至更高,而且还吸引了巨额外国直接投资。大量储蓄表现为外部失衡。资源配置出现失调。放弃了消费,牺牲了当今这一代低收入群体的福利,但这并不利于未来更富有的一代,而是为了积累根本就不需要的低回报外汇资产。 降低中国储蓄率可以修正这一不平衡。它会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目前这代人的福利。它还会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并通过对华出口的增加来刺激全球经济加速增长。内需的扩大将提高满足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加之以适当的宏观经济管理,甚至能取得更高的投资率和增长率。 但中国经济增长还能超过现在的高速度吗?当关键投入要素供应不足制约经济发展时,高增长就变得不可持续。投资需求超过储蓄,通常会产生令经济不稳的经常账赤字。在其它情况中,高增长受到劳动力短缺和基础设施不足的抑制。这些不足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并伴随着货币贬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各种瓶颈。 尽管中国快速增长,但好像还没有出现这些症状。中国表现为储蓄超过投资。政策制定者担心的是失业问题,而非劳动力不足。基础设施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建,通货膨胀保持低水平,核心通货膨胀(除能源和食品外)几乎为零。这表明该经济体发展速度的极限可能大大高于当前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加速将造成货币实际升值的压力,因为可进口商品的供应通常比非贸易品更具有弹性。在就业快速增长和初期通胀压力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将更愿意允许人民币升值。 可以通过财政或货币扩张来降低储蓄,但有几个理由不选择货币扩张。首先,最终的信贷扩张将通过本已脆弱的银行系统导入,信贷繁荣往往以悲剧收场。第二,信贷引起的扩张可能将额外支出分配给那些能提供担保的人,这会导致错误的社会性和地区性分配后果。 财政手段有几点优势。首先,财政手段能以扶植落后地区和社会群体为目标;第二,它避开了问题重重的银行系统;第三,能解决其它发展和社会目标,如住房、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此外,中国能承受得起财政扩张,其国债水平仅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6%。财政手段也不是没有危险。危险包括腐败、项目设计不周的风险、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配置以及带来可能难以逆转的补贴。 美国财政部允许财政赤字增幅达国内生产总值5%以上,以应付2001年的衰退。公共债务处于上升趋势。当韦辛顿先生与中国政府会晤时,他可能提起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验。毕竟,对美国适用的是…… 作者系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发展实践教授。 译者/李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