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迁移 后引资时代怎么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02:51 第一财经日报 | ||||||||
汪小意 耐克正在将它鞋类的生产重心向亚洲的另一个国家——越南迁移。当然,这么做的不止耐克。 外资迁移,使我们进入了后引资时代。一个讨论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
新形势下,我们凭借什么来留住跨国公司寻找更低成本的匆匆步伐?我们历年来为打造引资优势所付出的努力,又被哪些力量所消解? 剥开了耐克苏州的美式外衣,我们看见了分享了中国大陆市场发展好处的台湾地区代工企业。他们才是将中国大陆与跨国企业在产业链上维系的纽带。 或许是这种包工头式企业的存在,让国际贸易中资源互补带来的巨大利益没有被产业链最低端充分分享,反而让耐克式的品牌经营模式,也会对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微升高度敏感。 毕竟,耐克鞋的制造成本和其售价,据说比例为1∶20。 不管怎样,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神话已经被几百元工资差价击得粉碎。也不难想见,越南的招商官员也是求“资”若渴,提供了我们曾经给过的慷慨条件。 引资后飞速增长的好时光可能在邻国重演。而我们需要思考后引资时代的对策。劳动力成本上升,这只是“先发者的劣势”,我们需要分析和调整,我们的企业需要更主动,而当我们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后,我们的企业也应该有能力做到更主动。 中国的工人分享经济增长带来收入增长的好处,这使他们具备了更多的购买力,当然,不是指花几百元买一双鞋。但是他们学会了在皮鞋之外,买一双自己的运动鞋。上世纪晚期,在大陆的农村,一度就流行过那种劣质的“波鞋”。 这给中国自己的运动品牌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而跨国企业的制造迁移,未必不是考虑了竞争。耐克的竞争压力不仅来自阿迪达斯,也来自中国的李宁、安踏、特步和德尔惠等。 不必太在意跨国企业的投资承诺。跨国企业的国际观中,考虑国与国的平衡,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甚至考虑国际政治因素,都是很现实的。 即使是在开放的观念下,有“拉美化”的教训在前,过分依赖外资不是一个大国的正确策略。面对产业的国际间迁移,谁能更主动,谁就会少一些痛苦。 毛泽东说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当年引进外资我们太热情,现在我们不要太麻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