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北京副中心悬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 18:2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姜洪桥 北京报道

  副都心、副中心、多中心,你能搞清楚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吗?对居住在北京的一个普通人来说,这都是繁琐而不着边际的话题。但是眼下,正有很多人密切关注这些字眼,为这几个概念绞尽脑汁,因为一字之差将决定一个区域的未来命运,也将决定居住在这个区域的每一个居民的未来生活环境和所居住空间的增值程度。

  本月,《新京报》一篇文章指出,“通州将建为北京副中心”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报道所指的北京市发改委立即否认了这个说法。

  北京空间结构如何调整,这是由来已久的历史争议问题。它不仅涉及各个区县的利益之争,在即将到来的各区向市政府汇报规划之前显得异常敏感。负责该课题研究的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顺江不得不承认问题的微妙性,但同时他坚称,北京的发展重点方向只有向东,无论是现在还是十年以后,终将实施。

  看来,在“两轴、两带、多中心”不可动摇的框架之下,北京城市结构走向仍旧值得大家期待。

  通州——副都心?

  《新京报》援引北京市发改委委托社科院进行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施研究课题报告》称,北京市原“两轴、两带、多中心”空间战略需要细化和微调,建议将原城市空间战略格局调整为“一主一副多中心”,“副中心”就是指通州新城。北京究竟会不会有副中心,副中心会选择通州吗?为此,记者求证北京市发改委和通州区政府。

  北京市发改委新闻办公室给予记者的正式答复是,“发改委没有任何官员就这个问题接受过采访,《新京报》的报道不代表发改委观点,政府也不打算采用这种观点。”而通州区宣传部的回答是:“通州区规划正在制定中,具体信息要等到9月份向市政府汇报之后才能公布。”

  不过,问题显然不是“是”与“不是”这么简单。对于通州副中心的说法,黄顺江不认为是个新东西,“2003年做北京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时就提出来过这个问题,原来提的是两个选择一个是通州,一个是门头沟和石景山联合体,后来的规划报告上就不太强调通州的功能了。这种淡化处理是受到了行政制约,因为各城区有争论”。

  事实上,若干年来就北京市总体规划的讨论中,通州作为北京副中心,甚至副都心的说法一直是获得相当认同的主流观点。吴良镛曾表示,为了提高首都政治中心建筑环境的改善,应在一定时期、条件允许时,考虑新行政区的可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赵燕菁认为,没有中央行政职能的调整,就不可能有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他在空间上划出了北京四个分工不同的发展象限:主城以紫禁城为核心,发展旅游、商业、金融等功能;通州为行政办公中心,主要为首都的国际和国家功能服务。明确提出“双都心”设想的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高毅存,“保护北京旧城平缓棋盘式格局,将产业与经济建设逐步向东南挪动,在通州甚至更远的廊坊一带形成新的都心,逐渐把老北京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教育中心和其他城市功能移到新的都心,形成双都心的模式。”

  新的努力

  这样说起来,最终没有任何结论的通州副中心报道事件其实只是关于北京究竟如何安排总体空间结构争论的延续。也可以看作是对北京总体规划具体实施步骤调整上的一次努力。

  黄顺江对北京空间结构安排的想法和上述很多专家的想法一样,北京空间结构必须有所突破。“‘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提法还是控制不住摊大饼状况”,黄顺江说,“多中心基本都在市区范围之内,而且对称分布,都围绕着天安门广场,最后还是强化了天安门中心地位,交通等城市问题还是改变不了。”“两轴、两带、多中心”规划事实上是现有经验的总结。

  按照黄顺江的理解,没有绝对的扩散,扩散同时也就意味着集聚。把城市功能向外扩散只是意味着低效产业的扩散,高效产业仍然向城市中心集聚。北京国际互动性越来越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不容置疑,北京的扩张是谁也不能阻挡的,要调整,只有打破原有的平衡。

  打破平衡的办法是再设立一个中心,而这个新中心的位置毫无二致得被持不同意见的专家认为是长安街向东的延长线。“北京向北和向西是山地,向南的大兴虽然也有宽广的平原地带,但它是永定河的冲积平原”,黄顺江说,“虽然永定河上游有水库,谁也不能绝对排除水患。”如此一来剩下的只有向东和东南,黄顺江称他个人反对向东南,因为东南是连接北京和天津、河北的交通要道,将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要产业带,“行政中心不宜离交通干道太近”。

  不过,要打破平衡,重新推倒重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在公布纲要和部分内容之后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争论暂时停顿,公布的内容中含含糊糊地只是提及在通州保留行政办公地块。给大家以模模糊糊的想象空间。“关键是如何实施”,黄顺江的说法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一位首都规划外围专家这样给记者分析:“两轴、两带、多中心”可以是个帽子,帽子底下盖的是什么可以再讨论嘛。 黄顺江告诉记者,在做课题研究的时候他曾经提出来过与“两轴、两带、多中心”差异较大的“双十字”结构,也就是以长安街为共同横轴,分别以天安门和通州为中心点建立两个中心。但是这种想法被政府部门否定。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施研究课题报告》则把通州副中心的提法称为是对“两轴、两带、多中心”框架下的微调。

  黄顺江对自己参与执笔的这个报告不是很满意,他认为,虽然报告提出了副中心概念,但是定位还是不明确,没有导向,“现在通州的定位不太恰当,通州还没有搞清楚,地方政府也没有这么长远的眼光”。至于9月份各区向市政府汇报之后,谜底是否就可以揭晓了,黄顺江并不认可这种可能性,“如果定位是副中心,规划应该由市里来定,和当地政府没有什么关系了”。

  迷失的通州

  黄顺江的不乐观来自于他所说的没有导向。实际上,通州的规划一直是杂乱无章,在与其他城区的比较中,通州没有占据有利地位。未来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尚不明朗,通州亦难以明辨定位。

  最近一期《SOHO小报》的主题是“融入城市”,作家李冯在其的《我的速溶史》中清楚的阐明自己的选择——通州。“通县是一个非常魔幻现实主义的地方,我天天仰头看飞机,飞机离我大概只有几百米……那些轻轨站因为地方偏远,在夜晚闪着幽怨的荧光,这一切跟北京关系不大”。

  能被作家和艺术家选中的地方是幸运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在这个地方会聚集一个个独立特行的圈子,不幸的是这将意味着这块区域永远是世俗世界的边缘,繁华城市的避难所而与经济发展和空间增值没有太大关联。

  中原地产总经理李文杰把自己的担心告诉记者,“通州不能总是靠建设交通线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吧?”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州房价增幅很快,近5年之内增幅150%。非常典型的是通州个别TOWNHOUSE项目单价已经提升到7000至8000元。这样的增长幅度可谓不小,但是它的每次提升都是和交通线紧密相关。第一次是京通快速路的完工,第二次则是八通线的建设。“但是越向后,通州增值空间越来越小”,李文杰分析,当住宅单价接近CBD时,没有产业基础仅仅作为“卧城”的通州就没有优势可言了。

  那么通州的产业核心究竟会是什么?是由市中心转移出来的传统制造业还是第三产业,抑或真正成为以行政中心为主的副都心?“通州作为副中心现在做不到,十一五期间也未必可行”,黄顺江表示,“我担心现在通州区的规划和大格局没有结合好,也许会带来麻烦。以后的新中心有可能会越过通州,再向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