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光明危机与失范的中国乳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 15:39 中国经营报

  郑州光明乳业的“回奶”危机打开了中国乳业的“潘多拉魔盒”。

  中国乳业本质上就像中国足协,共同的特点是内耗严重。已有不明身份的“枪手”撰文否定整个内资乳业,中国乳业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负面新闻“轰炸”。

  郑州光明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行业震动,缘于光明是中国乳业的标杆,其在技术
和管理上都是业内翘楚。但就在管理方面,从2004年2月光明控股郑州山盟乳业后,总部始终没有派出一个管理人员入主山盟。这多少有些不同寻常,因光明此前控股的地方企业,均是由总部派驻管理层的。

  光明的背后有麦肯锡的身影。光明“老板娘”王佳芬说,麦肯锡的方法让“光明多年的成长思考被一个简洁有力的逻辑击中了。”而麦肯锡的高招就是“轻资产战略”,即OEM。光明通过控股地方乳品企业,输出管理、技术和品牌获取利润,自己则专注于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与品牌推广。

  按说,王佳芬应该清楚品牌输出的前提,就是质量监控和人力资源监控到位,所以我们不得不认为,没有向郑州派驻管理层很可能是光明的人才链出现危机。

  从1998年起,王佳芬就开始实施她的人才工程。她以远远超出光明老员工的待遇从外企挖来职业经理人。但被高薪挖来的林豪、周振扬等一大批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进入光明后,其推行的改革和行事作风与光明老臣及原有机制发生很大冲突,其结果是,他们要和整个国企体制作对,最后只能走人。光明则还是由一批老臣掌控。

  这种情况在国企并不鲜见,虽然王佳芬请麦肯锡等公司作战略管理、请普华永道作ERP,试图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精髓,但光明的国企烙印已根深蒂固。

  一方面缺少外来人才“输血”,一方面又控股多家地方企业,并需从总部输出大量人才,光明的人才供应显然十分紧张。一个例证是,被王佳芬“雪藏”多年的一高级研究员最近也不得不被派往华北区任要职。

  不仅是人才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光明的管理输出也受到重重阻力,这也反映了中国乳业的整体问题。近几年,中国乳业市场出现寡头垄断之势:光明、伊利和蒙牛等几家行业排头兵相对于数千家乳业中小企业,无论在资产规模还是企业资质上都超出甚远。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乳业巨头在扩张过程中遭遇阻力。

  光明在控股大量地方企业后,首先就是推行光明总部先进的管理系统。但这一做法在江西光明、天津光明等许多地方遭到抵制。原因是地方乳业无意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甚至光明总部派到天津的总经理在推行改革时,被过激的员工打断了腿。这一恶性事件震惊了王佳芬。

  有光明内部说法称,光明有意把郑州光明作为试点,让地方自主管理,以避免冲突。但这最终给光明带来了空前的危机。

  光明该如何平复这次重创,中国乳业以后该如何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尚难预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