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率继续走低 刺激内需难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15:22 《财经时报》 | ||||||||
业内人士认为,启动内需就要增加人们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转移支付制度,使社会的主体成为促进消费的主力 □ 本报见习记者 宋健 与一些人“消费品价格一直在涨”的感觉正好相反,国家统计局6月13日公布,5月份
此前的6月10日,央行发布了2004年年报,其中预计2005年物价将小幅、逐渐回落,全年CPI增长在3%-3.5%之间。而在此前的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预计全年CPI增幅为4%。 再往前追溯,6月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国际货币大会上表示:“政府计划推出新的政策,刺激消费支出,这将鼓励进口,减少贸易顺差。”他认为,国内消费应该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是紧缩还是扩张,在宏观调控的天平上向左走或向右走”,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而在高层,刺激内需被提到相当的高度。 启动内需是系统工程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研究员说,内需是长期问题,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解决。他认为,最根本的是,通过解决就业来增加人们的收入。但当前,过高的房价使城镇化受到抑制。 他指出,目前全国每年有1500万农民成为市民,主要在沿海地区,这是外需拉动的结果,而在内地这种转化几乎没有。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处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启动内需就要增加人们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转移支付制度,使社会的主体成为促进消费的主力,而制度建设非一时之功所能奏效。 当前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支持“三农”,保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另外,政府增加在义务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减少公众支出也是很有效的办法。 “搞活市场,启动内需是个艰苦的工作。”中科院经济研究所韩孟研究员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他认为,国家在培育消费增长点时,更要做大量的配套工作。 他举例说,在住房领域,投机较多,中低收入人群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已售出的房子中,有不少空置,造成极大资源浪费。如果房地产供需衔接得好,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当前的共识。韩孟研究员建议,引导绿色消费,让绿色生产、服务,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构成和方向。 针对行业引导内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家曹和平接受了《财经时报》的电话采访。他说,四五月份CPI涨幅只有1.8%,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2.8%,一季度的GDP增速则是9.5%,很显然,当前不大可能出现通缩,而通胀的压力也没有显现。 从宏观经济的几个变量来看,经济运行是良好的。但中国是“矩形经济”,结构不平衡,70%以上的产品品种产能过剩,而其他品种则供给不足。曹和平认为,宏观调控的下一步要走向效率管理,就是通过价格变量,而不是总量变量来调控。 曹和平指出,目前宏观调控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分行业出台政策是可能的,对一个行业里的某种产品进行微观和中观的结构调整,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全面控制。 他预测,货币发行速度会维持目前的18%到23%,汇率有可能在半年内出现调整,幅度会在2%到8%之间。这将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投资报酬率在8%以下的企业。他认为,这是一次边际调整,而不是汇率冲击。 内需拉动:最后的退路? 最后的退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处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告诉《财经时报》,GDP增速可能会放缓。他的判断依据是:进出口的增速明显下降,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国家调控房地产价格,已经初见成效;作为经济增长的滞后指标,CPI持续走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今、明两年GDP可能会有正常减速,降幅在1到2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国目前经济的高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两大需求带动。《财经时报》注意到,海关总署发布的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数据,第一季度完成进口额1393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2.2%,这个增长比率比同期34.9%的出口增长率低了22.7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相比,比去年第一季度进口42.3%的增长速度减慢了30.1个百分点。 在国家宏观调控压缩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大背景下,当出口中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被不断放大,投资高峰中形成的巨大产能就似乎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消化:从主要靠投资需求带动经济增长,转向主要由消费需求带动增长,否则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危机。 上个月,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研究员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国内需求不足。 观点链接 谢国忠:通缩风险正在加大 谢国忠认为,过去10年全球低通胀令货币成本减少,并鼓励了投机行为,推动资产价格涨至不切实际的水平。随着投机驱动型房地产热消退,明年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风险。 他认为,正是房地产投机带动此轮价格上涨,其结果是杠杆作用过度和产能过剩。随着此轮周期结束,预料明年一些国家会出现通缩,特别是中国拥有巨额的经常账盈余,最易受到周期性通缩的影响。除楼价下跌外,中国还面临制造业、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的产能过剩。而中国国内物价下跌将迫使区内其他国家的出口价格回落。 (谢国忠系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师)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防通胀是相对次要性目标 该课题组6月6日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现今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中,通胀的中长期压力均不大,主要是因为缺乏需求上的拉动力,即一般来讲,产品的供给增长速度快于需求的增长速度,所谓将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胀在现今条件下是难以发生的。 报告预测,不仅CPI增幅在逐步放慢,而且PPI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多项价格指数增幅都在放慢。报告因此建议,在制订货币政策时,防通胀可能是相对次要性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要更加着眼于促进经济和就业的同步增长、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 宋国青:通缩的影子有所显现 宋国青教授认为,“目前这个情形并不能说经济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不过他认为,通缩的影子确实有所显现。他说:“通缩的迹象并不是很明显,政府如果采取适当的调控,这个情况是很容易就可以解决的。”在他看来,“政府部门近来过高地估计了通胀的压力。一些宏观调控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需求”。 (宋国青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梁红:通胀压力仍然存在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则认为,尽管5月CPI涨幅与4月持平,但由于上游的产出品价格总水平(PPI)持续上涨,将会传导至居民消费品价格,中国仍然存在较大的通胀压力。 5月PPI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8%,且从今年1月开始,涨幅始终保持在5.8%左右。 (梁红系高盛首席经济学家) 国家信息中心预期二季度CPI涨幅2%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报告显示,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将呈稳中缓降走势,而CPI涨幅将在2%左右。 商务部研究院规财司6月份“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报告中称,目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 比如,庞大工业产能使70%以上的商品供大于求,并且不得不依靠投资增长和国际市场来消化;受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供求关系紧张和价格上涨影响,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增大;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较低,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国内消费难以实现大幅增长。 报告中预期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将略低于第一季度的水平,全年GDP增速将在8%以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