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水权交易当作万灵药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12:46 证券时报 | ||||||||
□安平 水!水!水! 本月10日,从在京举行的“2005中国节水用水先进技术设备展示会”上透露出来的信息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一年甚于一年,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据2003年
水是一切生命之母,水又是经济学“价值悖论”的最大“受害者”———水的使用价值极高,但交换价值却很低,即水对于人类一刻不能缺少,但它实在太廉价,廉价到人人可以任意享用,随意浪费。其实,我们的城市缺水,但更缺对水的合理利用,因此,在提高城市水价之外,专家又建议说,建立水权交易市场,通过对水资源稀缺程度的收费来抑制过度用水,通过水资源的市场化交换使水资源的配置更合理些。 专家当然是以纯经济学的视野分析水权交易市场,并且还举出了一个例子:2005年1月6日,一股清水从浙江东阳市的横锦水库出发,经过渠道奔向毗邻的另外一个县级市义乌,至此,备受关注的我国首例水权交易宣告正式交货———义乌市一次性出资2亿元购买东阳横锦水库每年近5000万立方米水的使用权。专家分析,从表面上看,义乌好像把2亿元扔到水里,但从投入产出看,购买1立方米水权才付出4元的代价,而自己建设水库至少要花6亿元,况且本地区内还建不了那么大的水库;东阳转让水权不仅可以得到2亿元的资金,而且每年还有500万元的供水收入,成本每立方米不到1元的水却卖出了每立方米4元的价格。这样一来,水就与煤炭、石油等资源一样,变成交换价值很高的经济资源了。水富裕的地区,可以把多余的水卖给水紧缺地区,换取一定的资源收入;水紧缺地区,通过交易一解燃眉之急,所付成本也并不高。 不过,现实层面的问题往往不是这么简单。水是流动的,要确立初始水权,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如果初始水权没有界定清晰,那么任何一座河流沿畔城市,都可以进行“圈水运动”,修一个大坝,盖几个水库,拦蓄更多的水,然后再卖给下游城市,对卖水城市来讲,在水资源上没有任何损失,等于做无本生意。 这其实与任何一种“全民产权”难题一样,面临异曲同工的难题:从理论上讲,人人都是水的主人,各地政府只不过受民众委托,对水资源进行更合理的利用与管理,因此,当水的交换价值不断提升时,水权市场建立之初,要谨防一种倾向:少数人、少数部门一跃成为水交易的惟一主控者。某些城市也许拦截水源,也许本地水源相对充裕,就成了“富水城市”,开始另一条“卖资源换资金”之路。如果这些城市的管理者急功近利,竭水而泽,把水资源廉价地卖出去,而不是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科学规划,就可能走上依赖煤炭、石油等资源生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老路。 买水城市从异地购买了水源,暂解自家的渴,但感觉外水便宜又充足,源源不断,是否也会放松了城市节水体系的完善与建设?要知道,在许多城市,最大的困扰不是水从哪里来,而是水往哪里去。有数据表明,由于地下网管老化、城市污染等问题,因此消耗掉的水资源占城市水总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近来有评论对城市纷纷提高水价提出异议,就是担心城市管理者以提价方式“羊毛出在羊身上”,只管让民众为买水埋单,而忽略了更长远的水资源规划。 经济学家盛洪还曾提出:在水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中,最好考虑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来创设初始水权。而不是由相关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授予初始水权,后者有出现幕后交易、内部人控制的可能,不能不防。这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当水打上了交换价值(价格)的符号,它就产生了可交易属性,有买方市场,有卖方市场,再出现一个灰色的中间交易地带的话,利用水权交易寻租的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水权交易只是解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途径,水的总量是有限的,关键还在于:政府如何与民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建设一套更符合长远发展的水资源利用体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