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光明奶返厂加工事件 > 正文
 

光明奶回炉事件会再次默默收场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13:56 新京报

  近日,河南电视台记者经过暗访,报道了郑州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的事件,该报道被各地媒体纷纷转载,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光明过期奶回炉事件让人不禁想起发生在四年前的南京冠生园“陈馅事件”,当年,陈馅月饼砸掉了一个有着70年历史老字号的招牌,而今,回炉过期奶使得光明,这个民族奶业品牌正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

  从南京冠生园到郑州光明,再联系起近年来发生的过期食品事件,为何一些食品企业
前赴后继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去追求刀尖上的利润?答案就在于,这样的利润实在太诱人了!根据专家分析,用回奶可节约50%的生产成本。过期奶本应是食品流通的必须损耗,而现在它却能变废为宝,成为暴利的来源,这对企业来说实在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此外,我国只有对不合格牛奶的处理标准,但对非过期存奶的处理问题,国家没有相关标准,这就让某些不良企业更加无所畏惧。当年要不是央视《新闻30分》的曝光,月饼生产企业的潜规则根本难以公之于众。如今,若不是河南媒体的介入,回炉过期奶的黑幕将难见天日。出事成为一种偶然,媒体的关注范畴毕竟有限,这就给不良企业增加了信心上的砝码。

  食品流通出口频频出问题,这不禁暴露了食品法规的缺陷,更暴露了食品监管的迟钝。可以看到,被媒体披露的过期食品丑闻,往往是一些“鲜货”,如月饼、牛奶等,这些食品保质期很短,消费量很大,但是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因此企业往往在短期内大量放货,最终导致存货的压力,在压力之下,企业作出一些昧心之举是很有可能的。而此时,如果监管部门对企业存货流向进行跟踪,那可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约束,防止其“越轨”。

  但是,过期食品丑闻虽然年年出现,但是,过期食品的监管问题至今未能列入食品监管改革的日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也许,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有限,无力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具体的监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范围的监控也许不现实,但集中监管力量对一些“鲜货”类食品进行重点监控,却是有可能的。何况“鲜货”类食品往往是百姓日常消费品,关系到公众普遍的健康,监管机构就是对此领域下大力气,加强投入,也是有所值的。

  光明奶回炉事件还提醒我们,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尖锐的中国,也须尽快建立起食品行业的自我监督体系。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食品生产工艺日趋复杂,一些概念和生产方式,普通人是难以理解的,而只有同行对此一目了然。就像这次郑州光明出事后,光明乳业负责人以“全国的乳品生产企业都有回奶罐”为企业辩护,但一位在乳品业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媒体,回奶罐是乳品企业的应急设备,不过回奶前提条件是要用新鲜的牛奶。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然有降低成本、寻找新利润点的冲动。而有了行业内有效的自律和互相监督,这就使得食品企业无论如何作为,都不敢越过一条红线——公众的生命健康。

  四年前,南京冠生园因丑闻而倒下,但此后过期食品问题不但没消失,反而愈演愈烈。而现在,郑州光明再次因过期食品被抛上舆论的浪尖,它最终会像南京冠生园事件那样默默收场吗?食品监管改革会因此启动吗?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光明牛奶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