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贸易战背后的隐秘用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9:56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邓聿文 中欧刚刚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欧盟又表示,欧盟的制鞋业关注来自中国大批的进口造成欧盟行业的市场大幅度波动。“欧盟执委会注意到欧盟鞋业的忧虑,进口上升对欧盟生产商造成了相当大的市场干扰”。由此来看,中国和欧美打一场贸易战似乎是在所难免了。
现在,我们一方面要做最坏的准备,跟欧美打这场贸易战;另一方面,就是要搞清楚,欧美为什么不惜违背其一贯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在纺织品及鞋业贸易问题上逼迫中国就犯?后者对我们冷静地观察国际贸易,认识中国的现实处境是有意义的。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待这一问题。从纺织品及鞋业贸易本身来看,欧美是要把中国作为其目光短视的“替罪羊”。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10年前就已提出,但许多欧美厂商和政府显然对此熟视无睹。也就是说,欧美政府和厂商的应对失误是造成其纺织业工人失业的主要原因,但是现在他们将工人对厂商和政府的不满引向中国纺织品。这种寻找“替罪羊”的手法是欧美厂商和政府过去两个世纪一直在做的,并且屡屡得手。 但是,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持强硬态度还有一个更隐秘的、说不出口的用意,这就是为了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欧美政府知道,中国的崛起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住的。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能减缓中国崛起的步伐,尽量在中国崛起前捞到更大的利益,不失为上上之策。纺织业鞋业恰恰是欧美能够找到的延缓中国崛起的一个突破口。另一个突破口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现在对7种纺织品设限,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中国20亿美元的出口和16万人的就业。欧盟对中国两种纺织品设限,也影响到3亿多美元的出口和相应的就业人数。 在中国未来很长时期内,解决庞大的人口就业压力是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而纺织业和鞋业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条主渠道。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非常薄弱,对于很多人来说,失业意味着将被抛到一贫如洗的境地。因此,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无异于为社会制造矛盾。 在这方面,欧美是有“先见之明”的。欧美为把中国融入其主导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在中国加入WTO上,提出了比其他国家更苛刻的条件:一是在反倾销的问题上,把中国作为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看待;二是在入世议定书上,专门有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特殊保障条款;三在中国入世的15年内,每年对我国入世的承诺情况要进行年度审议。 以纺织品特殊保障条款为例,议定书规定,从2004年到2008年,欧美如果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突然猛增,就可以仅针对中国搞一个增长上限,即在上年进口数额的基础上只能再增加7.5%,欧美就是利用这个所谓的特保条款来遏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 可以说,为了防范中国崛起对现行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格局的打破,欧美真是处心积虑。只有在这一广阔的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欧美种种看似反常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在一个奉行丛林法则和机会主义的市场上,对待大棒的最好方式就是还之以大棒。当然,这是以充分的自信为前提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