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海外上市的结构之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02:39 第一财经日报 | ||||||||
高山 日前,新加坡司法部门宣布,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原总裁陈久霖和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兼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董事长荚长斌,已被新加坡调查白领犯罪的商业事务部拘捕,他们已在6月9日上午出庭受审。
中航油的破产,完全是由于中航油的内控机制失灵,决策者一意孤行造成的结果,是由于追求利润的贪婪所致。据了解,陈久霖报酬的87%与公司盈利挂钩。因此竟然在没有获得董事会正式批准的情况下,于2003年3月擅自开始期权交易。在他们眼里,盈利了是自己的;亏了,则由国家和投资者来埋单。这是导致陈久霖把公司推向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航油事件凸显中国国有企业共有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缺陷,中国境外上市国企问题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中非常典型。政府无法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权力进行有效限制和监督,这已成为国企行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中航油本身就缺乏适当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且对已有的风险管理政策置之不理。 中航油事件很有代表性,这种问题在国有企业中非常普遍。这家公司看上去和其他国家正常的上市公司差不多,但实质上,就公司治理而言,它更像一家国企。 在目前的国企中,存在一种与现代企业制度不匹配、不融合的企业文化,导致公司即使形式上建立有法人治理结构,实质上仍由不受制约的意志决策运作大事,或者是“一把手”说了算或者是其他形式,它令现代企业得以存续的国际公认与公用的游戏规则流于摆设。 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上市公司从事高风险投资往往设有专门委员会进行风险控制,表面上,中航油也设有类似机构,并对期货交易员规定有止损数额,如果真按照纸面规章执行,其损失总额将锁定在数百万美元。但在个人意志说了算的企业文化之下,权力掌控者的赌博冲动根本不受制衡与遏制,令制度黯然失色。 中航油丑闻为试图通过境外上市方式,改善国企治理结构的改良设想提供了一个反面案例。实现国企再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路径在于进行脱胎换骨式企业变革。在国资控股公司囿于与现代公司规则不相容的另类文化干扰,无法治理达标之前,还是不要吵着嚷着到境外上市得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