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石原慎太郎的媒体“嘴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04:00 中华工商时报

  翼/文

  想到说这个话题,是最近与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受到,其实我们的媒体,我们民间的声音,在一些关乎国家利益的大事上,远没有西方国家来得直接和巧妙,自然,作用发挥得也就远没有后者大了。

  我们现在大都知道了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这个名字。他因为否定历史、支持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将钓鱼岛纳入日本版图、怂恿右翼议员将户籍迁到冲鸟礁等极端举动,而“臭名远播”。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中,这个人是一个极右翼分子,态度凶悍,行事疯狂,敌视中国,在我们的媒体中,对他的报道也充斥着“叫嚣”、“嘴脸”等贬性字眼。

  但据经常往返中日之间的朋友说,事实上,石原慎太郎的那副“嘴脸”很招日本青年人喜欢。首先,他是一个长相温和甚至有点慈祥的老头,这种相貌本身就容易让人放松,而不会产生警惕,所以石原慎太郎在日本有着挺广泛的人缘和亲和力。其次,他恨不得每周都要做客NHK的几档收视率挺高的访谈节目,谈日本历史,谈日本利益,谈中日关系,回答现场和收看电视的观众的问题,语气和缓,引经据典,把自己的观点自自然然地灌输到观众的脑子中,尤其是那些本来就对中日历史不甚了了的日本青年人,接受他的信息无疑就是当未知的知识来吸收学习。在石原慎太郎歪曲历史的谆谆教导下,以及媒体的巧妙的配合中,日本年轻一代右翼分子就这样诞生并繁衍下去了。

  西方国家的媒体哪能真如他们在阐述新闻观时那样,做到客观公正?媒体为国家政治和利益服务,恐怕他们做的要比我们更老练。还是先拿日本做例子。前阵子中国民众在抗议日本“入常”的行动中,有了一些过激的行为。日本电视记者是怎么拍的?将混迹于其中的街头混混的打砸镜头来回切换,并辅以日本驻华机构建筑外观被打的特写,再拍下立正执勤的警察的侧面,配以画外音:中国政府怂恿市民对日本的驻华机构施以暴力,使日本在华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听听,看了这样的电视新闻,有多少日本人民会说我相信事实不会是那样?

  记得1999年我驻南联盟使馆遭到美国轰炸并造成我三名记者死亡后,中国人自发来到美国驻华使领馆面前抗议示威。北京市民聚集在美国使馆大门外,一些情绪激动的市民向大门里投掷矿泉水瓶的墨水瓶,砸破了临街的窗玻璃,红墨水也淋了窗框边的外墙上。第二天,在《国际先驱论坛报》等美国主流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一张巨幅照片,大小超过5个栏宽,上面是红色滴答的外墙上、破碎的窗户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先生一张惊恐的脸。看到报纸的美国人民,也上街举行了抗议游行,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制裁。之后,中美关系陷入了冷冻。这已是后话了。媒体如何配合政府的政策和行动,西方记者是我们当然的老师。

  说到这里,我们对我们的媒体的表现和作用就有点“一声叹息”了。在“帮忙不添乱”上,我们主动帮忙表现得远远不够。这里仅举一个小例子。日前,日本侵华老兵来中国谢罪,我们为什么不在他到每一处他打过仗的地方对他的谢罪行为大报而特报?我们的媒体,尤其是中央一类的媒体,为什么不用更多的和显眼的版面和时段,充分利用这样的新闻,对历史、对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加以表达?这样生动的新闻,难道不比我们平时写的那些评论更有震撼力?毕竟,主流媒体的声音,是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的。政府和民意,有时就差那么一点点距离。

  (7G2)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