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守得住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15:43 互联网周刊 | ||||||||
[ 薛兆丰 ] 来源:[ 互联网周刊 ] 最近欧美一些国家的政府对人民币不断施加升值压力,人们不禁会问:人民币守得住吗?当然守得住。天下没有守不住的汇率。没有,真没有。问题只是用什么方法守以及“守”的代价是什么。
前文谈过,国与国之间之所以存在汇率,本质是上是两国国民对对方的资源均有需求,因此产生了交易;而正是交易的比价,确定了两国之间的汇率。 即使在物物交换的年代,即使没有货币,也仍然存在汇率——那其实就是一国之物与他国之物的比价了。 价格理论大师阿尔钦在他著名的教科书中曾经问道: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差别?标准答案是:没有差别。但据他的一位学生忆述,阿尔钦也曾经半开玩笑地给过另外一个答案:国际贸易用船,国内贸易用车。但不管怎样,这里强调的是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本质。 问题是,交易的本质虽然不变,但货币的引入,却使情况变得复杂了。复杂之处在于,各国政府对货币的发行量通常行使了酌情权,使得衡量货物价值的尺度,频繁地发生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为各种国际金融投机活动创造了空间。 要指出的是,从不确定性中攫取的好处和坏处,总是互相抵消的。一个国家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上的投机取巧来取得持久的利益。理论上,一个国家能且只能在“货币自由流动”、“货币发行酌情权”和“维持目标汇率”这三个取向中满足其中的两种,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也正因为这样,没有什么汇率是守不住的。要人民币顶住欧美等国的压力,就是不升值,一定能办到的。不就是老外拿来1美元,我们非要给他8.3元人民币,一点也不少吗?这有什么办不到的?开动机器印刷人民币就是,多收的美元如果放不下烧掉好了。 代价是什么?代价是中国只能在剩下的两个选项,即“货币自由流动”和“货币发行酌情权”中作选择。首先,可以放弃“货币自由流动”,也就是不让美元流入。高挂着“1∶8.3”的价牌,但限制交易或不准交易,有价无市。不然就放弃“货币发行酌情权”,让人民币的货币量跟随流入的美元波动。这时,因为美元能换取格外多的人民币,结果就是人民币的通胀。这种通胀,就是“联系汇率”下的“引入通胀”。 人民币被低估,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出口暴增。原来计划用以供给国内消费的资源,都将转移到生产出口商品上去。出口商品的美元标价,即使不增反降,都能带来利润,这是因为赚到的每一美元,都可以从中国银行那里获取额外多的人民币。假如人民币被低估20%,那就意味着只要把商品出口,就能多赚20%的利润,这是不得了的利润率。 要马上指出,对每个厂商而言,上面的道理都是成立的。但对整个国家而言,就不成立。当每个厂商都设法出口后,国内资源就减少。随着出口暴增和通胀加剧,夸张的结局就是家徒四壁,只剩钞票。 经济学教授塔洛克(Gordon Tullock)问我:“中国人只想收藏美钞,却向美国提供真材实料的商品,这是为什么?”我回答:“我知道中国人就是喜欢收藏美钞。”塔洛克摇头:“我想到的唯一解释,就是中国人愚蠢。” 过了两个礼拜,我跑到塔洛克的办公室问他:“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岂不也是很蠢?”塔洛克答:“美国政府是因为一些美国公司有意见,被迫向中国施加压力。美国只是说说,还没做什么;但中国是实实在在地把货物运过来,以过高的价格收藏美元,所以还是中国人蠢。”我说:“美国这么一施加压力,中国人就更不愿意升值了。” 塔洛克了解中国人的脾气,听了连连称是。 国内通胀,我不愿意见到;因通胀而产生的连连加息,我认为在所难免。我最忧心的是很多经济学者不仅没有指出国内通胀的真正根源来自被低估的汇率,还把通胀说成是由投机倒把和炒作之风引起的,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打击行业经营的政策。据说房地产是被压下去了,但只要人民币还在膨胀,什么东西都会有人炒。其结果是干预成风,可能损害中国的经济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