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邵颖波:取消重点校关键靠政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 11:34 经济观察报

  邵颖波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上周,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出现在教育部的文件之中,令关心教育大计的有识之士十分欣喜。多年来,有无数关心义务教育的有识之士们,从未停止过他们的呼吁,恨不能尽早结束教育领域出现的诸多复杂问题。

  而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在义务教育阶段举办重点学校,一向被看成是制造教育不均衡的突出表现之一,不仅是有识之士,几乎所有为父母者也都对此表示出不满。现在,解决这种现象的决心在教育部那里已经下定,他们在新近下发的文件——《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然而笔者发现,无论是附在这则消息之后的网友评论,还是网上调查统计,相信这个措施能够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不均衡的人只是少数,即使加上真正落实好这样的先决条件,也还有相当多的人对此持观望态度。甚至在比较自由的评论空间里,竟然有不少人反对这样做。

  由此,人们可以看到,尽管在义务教育阶段举办重点学校本身从道理上说不通,且危害不浅,但要不要清除这种做法以及如何才能做到却还是个问题。

  仔细分析一下,大体有两个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其一,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认识还远未统一;其二,在教育之下存在不同的人群,因为不同的利益而发出各自不同的声音。

  我们为什么赞成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重点学校的做法,原因是义务教育多由政府举办,既然是政府举办,理应提供均衡的教育供给,而且义务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更不应人为制造教育水平的高下。

  谁都知道,所谓重点学校就是好学校,不光是老师的水平高,各种教学条件也很高。既然义务教育不交学费,大家就都想把孩子送去那里读书。怎么办?要么你有权有势有门路,要么你交钱。这就导致本来是由政府出资的义务教育,变相成了控制教育资源的一些人的摇钱树。而钱和权这两样都是普通民众较难具备的资源,他们的孩子自然就较难去这样的学校。

  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马太效应也越发显著,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向重点学校集中,进入这些学校的代价也越来越高。

  可是,现在还有人主张延续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其中享有利益的集团,一些普通人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种现象的合理性。比如,有人提出,如果只是实行就近入学的话,是不是会有一些人走运而另外一些人倒霉呢,因为幸运的人正好居住在一所好学校附近,而倒霉的人却住在一所一般学校的边上,即使孩子聪明家长有钱。

  还有一些人用经济理论来套用教育,说只要全凭钱办事,一视同仁,这本身就是公平。如果采取就近入学的话,反倒让那些有权力的人占了便宜,他们会想办法通过公安部门转移户口,孩子虽然住东城,也完全可以去西城上学,这不是更腐败、更不公平的事情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多种声音看起来混乱,而且每种观点从自身利益出发似乎都能自圆其说,让人听多了可能会莫衷一是。不过,有一点很确定,也可以被看得清楚,那就是取消重点学校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道理就是义务教育不是商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人民在这个公共物品面前一视同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实现均衡提供。这就好比是良好的社会治安,也是公共物品,尽管各地治安情况确有差异,但政府的目标不会因此而有差异,不能说这个地方治安要管好,那个地方治安可以松一些。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一定是朝着均衡的目标去努力。

  在义务教育这个问题上,关键要看政府的决心,因为今天义务教育阶段的巨大差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要使义务教育实现均衡,政府必须动用行政力量来调配教育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师资和设备。一旦教育资源实现了基本均衡,学校之间都差不多,家长才能从“择校”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我们相信,大多数人希望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现实,但同时又被现实所困扰。“既然社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已经成了很难改变的事实,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受到损害呢?”这种想法很自然,也很容易理解。的确,国家教育投入不足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现状,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大家有目共睹,要想改变确实不可能是一两年的事情。

  可是,难道我们要沿着这样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吗?

  现在,国家已经认识到教育改革本身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在前些年讨论教育产业化理论的时候,政府就已经认识到所谓市场公平竞争的理论是不能拿到这个领域里来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不能成立。因为受教育的权利、尤其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在最基本的权利上,国家有义务保障全民平等。而在此之前,当教育资源还不足够时,它必须保证将它均衡地用于所有公民。这个主张应该是所有讨论教育改革的人士必须坚持的基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