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提高反避税能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 11:30 经济观察报 | ||||||||
文钊 在普通中国人眼中,避税并不是一个光彩的字眼。当这个字眼跟跨国公司联系到一起时,我们中的很多人把更多的质疑投向跨国公司,它们在中国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让更多人感到困惑。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最近发往各地税务机关的通知,那些账面上持续亏损,但实际的生产经营规模却在不断扩大,以及关联交易频繁的跨国公司成为反避税的重点。从国税总局近几年发布的相关文件可以发现,对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税务机关的态度更趋严厉,也更加主动了。这表明中国人现在对于跨国公司的认识有了变化,更全面也更深刻了。 人们已经注意到,一些跨国公司在药品和食品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双重标准,有些跨国公司通过竞争策略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垄断地位,并以此为条件掘取超额利润,这让我们的感受起了变化,一方面,大多数人固然承认它们存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它们可能带来的伤害怀有了更多的戒备。 在这种背景下,反避税很容易被解读为含有某种特殊的政策指向。而跨国公司正好借此表达他们的不满,其实,这是利用了大多数中国人对反避税缺乏了解的缺点。 每一个国家的税制安排都不一样,加之有诸多避税港的存在,跨国公司利用合法的方式,降低公司税负,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是一种本能反应。但是对于跨国公司投资地的税务机关来说,这意味着税收的大量流失,所以反避税是所有开放国家的政府必然要做的一件事。 也正因为如此,要以合法或者非法界定跨国公司的行为,大多数时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对于避税是否违法,在国际上也存在诸多争议。而且,也很难简单地以商业道德去评价避税行为。我们倾向于认可这样的说法,虽然避税表面上看来没有违法,但因为它利用了现有法律的缺陷和漏洞,也可以看作是对法律的一种滥用。 对于中国来说,这种滥用意味着每年300亿元的税收损失。因为很难有准确的测度,这个数字只是官方的不完全估算。实际上,依据中国一些地方税务官员的测算,这个数字可能达1270亿元之巨。 本报记者所做的采访调查显示,即使在经济最具活力的深圳等地,外资企业的亏损面也在50%左右。根据2004年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亏损面超过50%。这里面固然有正常经营亏损的成分,但是毫无疑问,其中有很多外资企业是假亏损真赚钱,他们依靠“两头在外”——成本从国外进口中,产品向国外出口的便利条件,刻意夸大成本,减少赢利,借此避税。 跨国公司本来在中国就享受了高于中国企业的税收优惠,在采用了种种避税手段之后,其可能支付的税收成本就更小得多,这也使跨国公司仅在税收方面就跟中国本土企业站在了不同的竞争平台上。这就是一些跨国公司亏损每年都在增加,但圈占的市场份额每年都在扩大的真相。 因此,中国税务机关在反避税的问题上采取着越来越主动的姿态就是一种必然。根据本报掌握的信息,最近税务机关还将出台与关联交易有关的一个配套规则,这样中国将形成一套基本的反避税法律和法规体系。 不过,同发达市场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在反避税方面的经验还相当欠缺,中国反避税能力和成效是否将因此而提高,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已开始注意到了避税问题,但是这一工作开展得相当缓慢。除了经验不足以外,认识本身也有很大偏差,在很多地方,外资都是推动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经济增速与官员升迁直接相关。所以他们从内心里并不积极,甚至反对严格控制外资企业的税收,他们担心反避税可能导致外资却步,影响地方经济增长速度。 于是地方官员不正当干预反避税行动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这大大减少了税务机关的效益,有报道说近10年来,全国税务机关因此查补的税款不超过20亿元。 阻碍反避税的人没有意识到外资对投资环境的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比如过去外资看重税收优惠,而现在更看重制度安排和产业配套能力。不过,可以理解的是,在吸引外资和反避税之间存在着一种两难的选择,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严苛的反避税法则和惩罚措施确实可能对外资进入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税源流失都不可以听之任之。客观地说,中国在反避税方面采取的是相对温和的态度。至今为止,他们还没有正式公布过一家因避税而被查处的跨国公司的名字。 本报的采访表明,税务机关和跨国公司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而且相对于跨国公司的税务筹划能力来说,中国税务机关在反避税技术和人力方面都还处于弱势。一位学者告诉本报,中国目前专门从事反避税的税务官员还没有普华永道和德勤从事避税筹划业务的人多。而从国际范围看,许多国家在反避税方面都采取着更加严厉的对策。 与日趋复杂的避税策略相比,中国反避税尚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经验表明,最好的反避税政策应该是三赢政策,这需要在投资国、跨国公司和被投资国家间找到一种利益平衡。这种平衡,不仅要求对避税更高的认知程度,也要求相应的反避税技术能力的提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