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巴曙松:期待民间金融的二次飞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 10:27 中国经营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巴曙松

  日前,央行《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以下称《报告》)指出,对于民间融资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应该全面认识、正确分析,并加强对民间融资行为的规范和引导,趋利避害,促进其健康发展。

  如果说去年10月央行的利率调整,可能昭示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开始进入一个分流银行储蓄、合理引导民间融资,特别是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发展的特定阶段。那么,今天的《报告》再次为那些基本合法的民间融资指明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打击的是非法民间融资

  国际经验表明,即使是在宏观政策相对宽松的时期,民间融资依然有其存在的空间。只不过宏观紧缩所带来的资金紧缺为更为灵活和市场化的民间融资提供了更大的业务空间。

  许多金融学者对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民间融资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表明,民间融资因为满足了许多在官方的金融体系中难以满足、但是确实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的投资机会的融资需求,因而拓展了经济增长的空间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中国台湾省为例,活跃的民间融资在中国台湾快速增长的时期促进台湾的经济增长率上升约1个百分点。在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地区如浙江和广东,实际上也是民间融资最为活跃的地区。

  目前,对于民间融资或者资金的体外循环,主导性的观点似乎以批评为主。实际上,在讨论民间融资活动及其影响之前,需要对民间融资进行适当的区分。至少我们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诈骗等为主要特征的非法融资,一类则是基本合法、或者至少没有明显的违法行为的融资。应当严厉打击的,只能是非法融资的部分。而并不违法的部分民间融资,实际上显现了官方的金融监管体系中的缺陷。

  惩处不严破坏金融业生态环境

  非法融资活动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如何打击,而是打击力度不够、法规不够完善、实施不够有力的问题。从目前的非法融资活动看,欺骗的性质也有花样翻新、不断推陈出新的趋势。除了原来赤裸裸的欺骗之外,目前一些地区出现了用植树造林承诺高额回报、养蜂集资以及高价购买并租赁等方式进行欺骗,而且欺骗的手段更隐蔽,跨地区的欺骗活动所占的比率更高。

  在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于非法融资的惩处并不十分清晰,或者力度有限。这是当前中国的金融法规所面临的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金融业的生态环境。比如,银行监管机构只能针对非法的银行业务进行监管。但是,很多从事非法融资的机构并不是银行业机构,从事的也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活动。对于这一类活动,银行监管机构能够加强监管的余地有限。

  对于各地不同形式的非法融资,除了银行监管部门之外,可能需要动员其他部门的力量,特别是各地地方政府的力量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披露和监督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最好的举措之一。另外,还可以运用一些其他工具。比如,通过虚假广告进行非法融资的,可以由工商部门查处,构成犯罪的由公安部门惩处。但是,从长期看,还应当完善专门的法规,对非法融资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制定相应的监管和惩处措施。

  民间融资有益于改善融资结构性问题

  目前中国融资结构中一个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资金过分集中于国有银行体系。《报告》特别用专栏的形式对民间融资的现状、作用和规范进行了阐述,并建议要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民间融资的有关政策。这也是国家继续分流银行储蓄、合理引导民间融资的延续。

  在这一政策导向下,适度的资金分流应当是情理之中的,特别是考虑到特定地区的民间融资,已经呈现出至少不低于官方金融体系的更高的融资效率。例如,在浙江温州的一些民间融资已经形成了相当有效率的风险监控体系。由于构成借贷关系的双方互为乡邻,他们对于相互的偿还能力比较了解,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这实际体现了金融业的本质与精髓。正如美国著名的金融家J.P.摩根先生所说,金融业真正用以判断是否应当给予一个人贷款的标准,是他的人品,而不是他是否有钱。

  部分社会资金从银行体系分流之后,如果能够通过适当的渠道进入民间融资市场,并转变成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对于改变当前中国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率过低、社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的格局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