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社会·视野:自杀与理性主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 09:51 21世纪经济报道

  唐学鹏

  很小的时候,不幸目睹了一个少年的死亡。高中生,少年血。当时,我也是一个少年,我们是朋友。

  他是个很喜欢说话的人,说得很快,做事做得很慢。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个坏习
惯,但是在少年人的世界里是个好习惯。可惜,他做得快了一些。

  他的死因我不清楚,随着年龄增长,我不清楚的事情越来越多,不过我对搞清事情的兴趣也与日消瘦,甚至把不理解世界和社会当作一个荣耀和乐趣,但是,我真的很希望知道他为什么寻死,一个看上去无忧无虑的人寻死的重大理由,一个少年接触死神的凛冽感。

  他赴死前曾浅笑告诉我,如果他不死,那么他一定发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浅笑,像是赴约。我意识到有些不对,当时我是孩子,我的心头从不敏感,也不容易笼罩着疑虑的阴云。

  就整个世界来说,自杀都是一种大面积的现象,美国人口中有2.9%的人中尝试自杀,每天有1760例,有20例自杀成功。而在我们中国,每年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而且女人在中国的自杀率是很高的,是世界上女性自杀人数多于男性的少数国家之一。

  自杀其实是一种理性行为,我看了一些经济学的书,他们对自杀的分析相当愚蠢,就像选择两条道路一样,To be or not to be:文学里和思想史里最愚蠢的发问。自杀其实是在三种状态中选择:生、死和自杀未遂。

  自杀未遂既可以造成的悲惨局面,比如昂贵的医药费与持久的残疾。但也会带来乐观和有利的局面,惨烈的行为引起广泛关注,比如突然膨胀的亲情关怀,接踵而至的朋友同情,社会的捐助和同情。这甚至对自杀未遂者今后的工作机遇提供了微妙的帮助。

  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自杀的倾向就会减少。一个典型的贝克尔式的小聪明。但自杀过而未遂的人,他们的收入在以后将很快提高。

  尽管我的说法里包含着一个自相矛盾的逻辑:试图自杀如果是理性行为,但又必须有个前提条件,尝试自杀者的生活收入有提高的可能。这确实很自相矛盾,假如他的生活存在转机,收入存在上涨的可能,他为什么选择抛弃一切撒手人寰的自杀呢?如果他们真诚地选择自杀这一行为的话,那么从逻辑的另一端证明了他们不符合理性模型的假设,他们是不理性的。

  经济学对不理性的东西应该闭嘴。

  马里兰大学教授Dave Marcotte也是这个思路。他发现尝试过自杀的人们活下来以后比那些同等的想过自杀而未尝试的人们收入要高出20.6%。同时,这些幸运的免于一死的家伙们活下来后的收入提高程度是自杀前的36.3%。

  这仅仅是从收入角度上说,如果考虑到情感饱满,人际关系,和其他生存状态指数,这些提高得更多。这些自杀未遂者变得非常快乐,而且心态满足。

  为什么自杀的行动会导致未遂者日后在经济上受惠呢?Dave Marcotte的意见是,当你尝试自杀时,你会突然接受到许多资源——经济上、医疗上、精神上的关心与照顾、家庭关爱,而在此之前,这些都是昂贵的或者是难以获得的。自杀行为放大了人们储备很久的同情心指数。(根据斯第格勒同情心第一定律,它们将在第一时间升到顶点)

  怀疑者会傻乎乎地问:为什么这些自杀者不早点寻求这些东西呢?你可以反问这些傻瓜,难道你没有生病时得到更多资源的经历吗?我很小的时候就体会到这一常识,我喜欢吃罐头,但是在健康状态下是没门的,生病时可以。以至于我在整个童年时代都祈求小病小灾的到来,随后是罐头的到来。我怀疑,我现在身体的嬴弱,是不是跟那些罐头有关。

  Dave Marcotte说,重要的是,自杀得到的不是罐头式的礼物,而是人生的另外一种机缘和机遇。

  当然,突然自杀的微积分公式已经很复杂了,用复杂的公式推导简单的结论,正是经济学家的拿手好戏。这个简单的推论就是,如果自杀不能如期成功,中途未遂的话,试图自杀就是一种理性行为,而且是一种长期理性行为,它的目的在于搜索死去活来的资源,探索那些绝处逢生的资源。

  这个结论给研究自杀的心理学家一个猛烈的警告:过去40年来所倡导的那一套自杀心理学完全是错误的。用一个错误的理论指导着反抗“自杀的人类理性”。

  阻止自杀运动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规劝自杀运动开始于2000年。这个运动的基于这样的理念:自杀源于自杀危机期的痛苦。而这个痛苦是可以轻易过渡的。美国自杀研究者协会主席就解释过,这是一种相对短暂的时期,心理上的痛苦及精神病带来的非理性的念头,这是暂时性的并可以治愈的。一旦产生自杀危机,可以通过简单的干涉及关心得到解决,自杀的冲动会过去,继而代之的是丰富健康的人生。

  经济学家和其他跨学科研究自杀的学者现在一致认为,大多数尝试自杀的行为及成功的自杀行为都是长时间的精神疾病的结果,而不是心理学家所谓的一种短暂的过渡期痛苦。而Dave Marcotte的研究骇人听闻但又合情合理地指出,自杀还是一种搜索人生潜在资源的高风险方式。用心理学家的“危机期治疗法”不一定成功,因为开导和轻度的关爱并不能形成强烈的资源注入。那么,这些不能构成资源灌入的关爱都是扯淡。

  所以,当一个人自杀,意味着他想问社会索要点什么。请相信这一点,自杀和乞讨本质是相同的。但我领悟到这一点后,我突然对自杀丧失了兴趣。因为自杀已经乏味退化为理性运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