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自身若不自立 政府难以左右其兴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15:30 《时代信报》 | ||||||||
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在大平洋彼岸那些欧美人极度惊讶的表情:张大嘴巴,耸着肩膀,摊开双手,互相望着对方的高鼻子,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确实非常罕见:中国的态度在短短10天时间里发生巨大变化。 5月30日上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宣布,自6月1日起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
先前宣布加税,是迫于国际市场的压力;10天后又取消关税,是迫于国内纺织企业的生存压力。 发生这样变化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在中国5月20日宣布大幅调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的情况下,美国和欧盟仍然坚持采取设限措施。美欧无休止的制裁,既惹怒了商务部,也对中国纺织企业形成了致命的打击。 这明显带有情绪,在世界强权的打压面前,也许中国多少有些感情用事。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欧等贸易伙伴同中国在纺织品领域的贸易摩擦没有得到解决,中国的纺织品行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严峻。 这不是政府的本意。这样的决定只是希望美欧与中国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而不要出现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贸易战。但这似乎有点一厢情愿,在世界强权面前,只是一味在国内生产加工的中国纺织业,很难有与别人对等谈判的机会。 在一个行业还没有自立就迫不及待走向世界的情况下,政府其实已经无能为力。这时不管政府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无法左右行业的兴亡。决定其生存的,只有企业自己的实力。 但在纺织业这场较量中,很明显,实力的拥有者不在中国。 美国著名金融家巴菲特有这样一句话:拥有实力并不是罪过。实力的取得,靠的不是肌肉的力量,靠的是智慧。 同样的道理,中国在世界强权面前,感情用事,根本不会起作用,我们能够依靠的也只能是自己的智慧和策略。我们必须从自身找原因,才能避免这种既令政府疲惫不堪的政策应对,更令纺织业濒临崩溃的尴尬。 自身的原因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中国虽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中国工业以及中国的汇率体制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中国只是一味强调利用劳动力便宜的成本优势,要成为“世界工厂”。这样做的结果是,工业和组织集中在中国,生产在中国,出口却面向世界,这个时候矛盾和冲突也集中于一国之上。 显然,真正促使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化的因素,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外国企业的全球化视野。我们要求外国企业走进来,但我们自己的企业却不愿意走出去,守在家里大量生产,大量向全球销售,这是无法持续的。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同美国和欧盟需要就纺织品贸易进行新的谈判势在必行,但不管下一个出台的决定如何,纺织业本身的问题不会因此得到解决。胡斯然/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