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面对寻求合作共赢 中国企业谨慎应对贸易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00:23 中华工商时报 | ||||||||
□新华社记者 冯亦珍 谈毅敏 专家认为调整世界纺织业分工是避免争端的最好方式 在中国与美、欧等国家纺织品贸易争端尚未平息的形势下,中国纺织业专家呼吁:中外纺织同行应冷静面对,通过寻求多种合作共赢的方式,避免纺织品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5月30日上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经过调整,共有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对此评价称:此举反映出美欧等贸易伙伴同中国在纺织品领域的贸易摩擦没有得到解决,中国的纺织品行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同美欧等国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在今后3-8年内仍将继续存在。 中国纺织企业面临内外压力 自全球贸易信息服务中心公布配额取消的数据之后,世界各国要求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施新限制的呼声从未停止过。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5月30日举行的关于纺织品贸易问题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一组数字:美国对中国7种纺织品设限,已影响到中国纺织业近20亿美元的出口额和16万人就业;欧盟对中国两种纺织品设限,影响到3亿美元出口和相关就业人数。 此前的3月1日起,《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证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规定,中国对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地区出口套装、内衣等共210个税号的产品,企业必须先申领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证,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国内地纺织品出口。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纺织品出口量已有所放缓。今年1-4月,中国纺织品全部出口额是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远远低于这个时期中国整体出口35%的增速;1—4月中国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尽管总体增长,但仍有两个下降:一是纺织品出口增幅逐月下降,二是纺织品占中欧贸易、中美贸易的比重也逐月下降。 中外企业合作机会甚多 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中国纺织企业的出路何在?有相当一部分纺织业界人士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寻找突破口,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实现双赢,不失为当前摆脱困境的一种选择。 他们认为,中国纺织品业目前在面料这一环节最薄弱。中国服装以中低档为主。品质较好的成衣,面料都是进口的。在取消了纺织品限额以后,纺织企业面临洗牌,期待提升产品等级,将对面料、辅料的要求更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服装的发展与其所依赖的上游产业的面料质量、价格、以及流行节奏息息相关。现在许多企业和设计师去国外采购面料,主要因为国内布市还不能满足需求。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说,中国内地的服装品牌不缺款式,缺的是面料。内地面料的档次低,高科技面料奇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说,中国面料业需在构建优势产业链上下功夫,要重视新纤维、线纱、坯布的开发和下游产品的合作。在面料方面,中国企业需要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等,与外商有很多合作机会。 外商纺织生产能力看好中国 业界行家普遍认为,中国纺织业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自己的品牌,大都是“贴牌”生产;二是技术水平比较低,正如业内人士所说: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靠的还是廉价劳动力。 据介绍,纺织品的配额成本约占产品成本的3成以上,取消配额后,产品成本将下降30%;由于中国纺织品出口成本降低,给外国厂商直接到中国来投资办厂提供了条件。同时,中国纺织企业在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上的平均水平都远高于越南、印度等竞争对手,中国通关和银行支付服务也比其他国家更迅捷方便。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的企业都垂青于在中国制造。 预计到今年年底,国内的生产能力将占到全球的1/3到1/4。韩国最大的纺织品企业之一“F—F”社长金昌秀表示,公司将在年内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把公司3成左右的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 与此同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纺织企业格外需要外商的技术、设备。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调研部主任查志强说:“按照目前的增长方式,靠廉价劳动力生产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必然遭遇各种问题,永远只能是被动应对。”对于习惯于“贴牌生产”的国内企业来说,外资企业前来中国投资,他们拥有自己的资金、品牌、销售渠道,且产品附加值高。双方的合作,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提升产品等级,削减产量,可以缓解欧美等国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压力。 此外,国内纺织企业应实施“走出去”的策略,把出口市场转移到欧美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与外商合作,借船出海;在海外办厂,寻找合作办厂的伙伴。但由于中国企业对国外的情况了解不多,亟需国外咨询机构提供与纺织行业相关的咨询、法律、评估等方面的服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