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校企改制的八项注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19:28 中国经济周刊

  ★文/张承耀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就有了“校办企业”,只不过,那时更多地是叫“校办工厂”。现在我们所说的“校办企业”主要是指高等学校为出资人的、按照公司法注册登记的公司法人。当前校办企业改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学校是否应该办企业—回答有两种。一种是不可以办,原因在于学校是创造知识、传授知识的教育机构;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二者“井水不犯河水”。另一种是可以办,原因在于学校要将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强度不够,所以需要通过办企业来补充,也可以使“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此说来,简单回答是否应该办企业比较困难。恐怕应该归结到如何办企业上去。换句话说,学校与企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第二,外国学校如何办企业—从原则上讲,国外绝大多数大学不直接兴办企业。如美国法律不允许进入具有NPO(非盈利组织)背景的学校直接经营企业,因为如果学校拿着国家的钱去搞开发和走向市场,对于别的企业就是不公平竞争;私立大学都有一笔钱在从事经营和投资业务,这对学校的发展很关键;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虽有经营性资产,但大多是金融债券,而不是以学校为主体办企业;教授可以有自己的企业。

  第三,中国校办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改制—中国校办企业虽然取得某些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例如产权归属不清、所有者缺位、投资主体结构单一等等;有的学校“推开一个教研室的门就是一个公司”;特别是监管混乱让有的校办企业成为某些蛀虫坐收渔利的平台。

  第四,政企分开与校企分开的共同点—中国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国有企业改制,是寻找政企分开的实现形式。由于我们的高等学校都是国家办的,因此,校企分开就与政企分开有着某种共同性,当然也具有一些特殊性的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包括建立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处理好改革与职工利益的关系等等。在具体步骤方面包括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公司撤并、整合业务等等。

  第五,学校与企业的边界在哪里—学校与企业隔离的实现形式首先是要建立“三级管理体制”,构造资产管理公司;其次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另外最重的是向资产经营公司派出董事会成员。

  第六,为什么要注意企业名称—我们的高校都是国有的或者叫做公立的,企业是市场平等竞争主体。学校名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无偿地由与学校有关联的企业使用本身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除学校资产经营公司或绝对控股的企业外,其他校办企业原则上就不得冠用校名。

  第七,校办企业为什么要上市—目的是为了实现产权多元化、管理规范化,国内高校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已成趋势,北大青鸟、清华同方、同济高科等分别在香港和内地挂牌;易主后的交大铭泰将今年上市目标瞄准香港创业板;浙大兰德成功登陆香港创业板,而作为统领浙大20余家IT企业的浙大网新,也有将旗下部分公司在适当时机推向香港创业板的想法。

  第八,为什么国有股全流通选择校办企业—截止目前,沪深两市具有高校概念的上市公司有16家,其中校办高科技企业(直接控股)的有9家,现在,清华同方已经成为了全流通的试点。本来,说是“校办企业”,就不是“国有企业”,其股东只能是“国有法人股”。只不过在全流通课题上有一致性。拿校办企业当试点,如果出了问题影响较小,因为没有直接涉及政府管理部门。这也许就是校办企业新的历史使命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