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力挺短债一石三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9:07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李学宾 来源:中国经营报 5月26日 ,华能国际等五家公司获得央行批准,开始在银行间债市发行短期融资券。鉴于股票市场短期内难振雄风,央行此举可视为打造另一个直接融资市场的战略尝试,也是一支能够创造公司、银行、股票市场多赢局面的奇兵。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债的提速正山雨欲来。
短期融资券的推出使人们看到了很多希望。首先,央行的管理办法是备案发行、余额管理、期限实行上限管理,发行利率则全面放开。市场化的管理方式使得未来的企业债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寻租现象,避免债市的发展重蹈股市覆辙。其次,考虑到债券的风险比较大,先期只允许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短期融资券,对个人投资者鼓励其通过基金、集合理财产品等间接投资短期融资券市场。由于市场中不存在明显的弱势群体,机构之间相对力量均衡的博弈将能够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对发券公司而言,由于短期债券的利率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公司可节省大量财务费用;央行负责人还明确表态:“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的状况。”管理层致力于开拓多种渠道发展直接融资,似有策应证券市场改革,缓解股市扩容压力之意。 从对银行业的影响看,此举的意义同样相当积极。大约两个月以前,央行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62%下调至0.99%,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一般在1.2%到1.4%之间,该利率下调后,息口水平仅高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而低于其他存款产品的利率,极大地削减了银行业的无风险利润。一些高息揽存,粗放式经营的银行,遭受的打击尤其致命。根据测算,央行这一决定的直接效果是将商业银行近3000亿元规模的资金推向了市场。两项重要政策前后呼应,其实是央行在给商业银行断乳,并将其不断推向市场。 中国金融改革离不开直接融资的发展。由于国内企业融资大量依赖于银行,银行体系在资金市场上所处的垄断地位,使其普遍缺少创新能力和定价能力。垄断最终并没有保护银行业反而使其运作效率低下。中国经济正处于战略调整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此时银行应谨慎放贷,维持甚至缩小信贷规模。但银行的利润大多来自信贷,这就使银行显得进退两难,此时推出短期融资券并以此作为发展货币市场的契机,正好可以给银行一个调整自身资产结构的机会,对于银行业改革的积极意义不言自明。 美中不足的是,首批5家企业是清一色的大型国企。当然这种安排的初衷可能是由于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互动,但同样令人感觉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依然被边缘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