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调的多元脸谱与价值取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 08:31 信息时报 | ||||||||
东方愚 研究生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关于降低汽油价格的通知,自5月24日零时起,全国汽油出厂价每吨价格下调150元,由原来的4050元/吨降到3900元/吨。这是两年来汽油出厂价格4次上调后的首次下调,也是自今年4月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以来,人们对国内油价是否跟进下跌疑问的答案。
油价的每一次调整,必须导致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反应。这自然是正常的。然而,笔者探寻这一次油价下调之后的不同声音,却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受益者”反应冷淡,而“受损者”高调棒喝。 “运筹帷幄”的发改委与“胸有成竹”的中石油、中石化表现出一副泰然自若的姿态。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称,此次油价下调,“体现了我国成品油价格是与国际接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而中石化、中石油则表示,虽然油价下调短期内会影响企业利润,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最为关注油价的普通市民持什么态度呢?一些车主都对降价表示欢迎,但却为“才降了几分钱”的“无关痛痒”表示失望,不少人却为发改委的“突然”降价开始猜测起来,称其不过是为了“稳定民心”做的短期“象征性”降价罢了,油价的持续上涨肯定还会成为必然。 该喜的不喜,该忧的不忧。这种角色的“错位”,实质上表明了我国油价调整机制的不明朗与公信力的缺乏。实际上,稍微推敲一下发改委与两石油巨头的言论,会发觉其中的“玄机”。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和各行业对我国油价“只涨不降”普遍质疑的形势下调整油价,就称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接了轨,显然是因果倒置。而中石化、中石油“做大做强”的根由是油价下调将打击各地民营炼油厂的生产积极性和民营企业涉足成品油市场的积极性——油价下调了仍不忘“排挤”民营油企,再一次暴露出它们社会担当意识的缺失。 事实上,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大,这便使得老百姓对国际油价的变化关心有加。所以,对于发改委来说,是建立真正灵敏、透明、有效、与国际接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和政策调控措施,还是用油价突然下调这样的“意外惊喜”来博得百姓的一时“欢心”,考验着其“治标又治本”的价值取向,更考验着其经济调控智慧和对民意的尊重。 笔者认为,发改委应以油价下调为契机,完善油价机制,更重要的是,应打破中石化、中石油的市场垄断地位,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更多的民营油企参与到竞争中来。只有形成一个照顾到广大普通消费者和弱势群体利益的价格机制和完全竞争的市场态势,才能使百姓脸上露出真正会心的笑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