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纺织品遭遇特保调查 > 正文
 

经济时评:痛苦 然而是必然的选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17:49 金融时报

  强兴华

  美国一周之内两次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欧盟也对中国的纺织品展开了“特保”调查。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征途上,似乎又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障碍。

  这些所谓的“特保”调查,所谓的“设限”,当然都是不合理的。不合理之处,首
先在于这些贸易保护措施所依据的统计数字是错误的。按照世贸组织的有关谈判结果,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应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取消有关纺织品的进口配额管制。而事实上,相关国家和地区不仅在取消配额方面行动迟缓,一拖再拖,个别国家甚至等到最后一刻,才将配额的70%放开。这种违背世贸组织谈判结果的做法,直接导致了配额完全取消之后纺织品贸易统计数字的失真。而根据这一失真数字所采取的任何措施,显然都是不合理的。实际上,根据中国的统计,中国纺织品今年的出口量,绝不是“激增”,一些品种甚至有所下降。其次,这些措施有悖于自由贸易的准则。正像一位权威人士所指出的那样,发达国家“不能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就实行自由贸易,不利于自己的就实行贸易保护。”

  中国纺织品协会的有关人士指出,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将会给中国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将会直接影响到

  1000多万人、间接影响到近一亿人口的就业;所影响到的产品,大多是低出口附加值的产品。这就揭示出了事情本质的另外一个方面:中国真的需要如此大量地出口这些商品吗?中国真的能够负担得起向世界提供如此大量的这类商品吗?

  纺织行业作为一个大的行业,并不是“天然”的低附加值行业。那些动辄天文数字般价格的高级时装,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行业的附加值有多么大的潜力。只是这一产业到了中国,才变成了一个低附加值的产业。原因一是中国缺乏世界水平的设计能力,二是中国没有自己的世界级的品牌。由于缺少了这两样东西,中国只能出口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只能进行“贴牌”式的加工生产。这一类的生产,要消耗、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例如用于棉花生产的土地资源等。以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来看,中国显然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市场上,棉花价格都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这就进一步压缩中国纺织行业的利润空间。为了利润,为了生存,纺织行业只好压低劳动力的成本,与这一行业的就业者展开利益争夺。这实际上已经表明,这种低附加值的行业,在中国已没有多少继续存在的价值。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台了提高纺织品出口税率的措施。这一措施与其看作是一种针对“设限”行为的应对措施,还不如看作是中国政府的一种促进纺织产业升级的措施:正是要借助于这一时机,通过税收措施,限制低附加值的纺织品生产。类似地,中国调低粗钢及焦炭出口退税率,都有这一方面的考虑。这或许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却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透过目前一触即发的纺织品贸易战,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清中国今后发展中,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规则的背后是实力。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这些措施固然缺乏客观依据,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其加入的文本中,的确也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可以采取这些措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这一点大家早有共识。利大于弊并不等于说没有弊,这里的“弊”,就是我们所必须承受的代价。纺织品出口的遭遇是如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同样是如此。在世界贸易领域之内,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相对公平。这里,公平所相对的没有其它,只有实力。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了首先是适应规则,然后是改变和制定规则。适应是前提,而改变和制定规则则需要实力的支撑。只有通过适应规则,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的实力,我们才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为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这一过程或许是痛苦的,但舍此别无它途。毕竟,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从这一角度来看待当前的纺织品贸易争端,或许我们能够更加心平气和,能够得出更加理性的结论。

  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出口纵然有种种弊端,但这一产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却是一个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这正是中国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难题。一般来说,高附加值产业能够在占用较少资源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财富,然而,高附加值产业通常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强;低附加值的产业虽然能够吸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却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创造不了多少财富。建设全面小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资源贫乏、就业压力突出,同样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何化解这一矛盾?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显然是破解这一矛盾的关键。而如何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则需要我们未来的创造性的实践来提供答案。然而,无论如何,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这一优势在国际贸易领域展开竞争,我们是不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