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重在提升政策和措施科技含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14:29 国际商报 | ||||||||
宗和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年均16%的增幅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多元化取得了长足进展,初步确立了贸易大国地位。我国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已分别提高到93.2%、54.5%和27.9%,引进技术近900亿美元,进口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贸易伙伴发展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在外贸的持续高速增长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解决,会严重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受国内产销矛盾的影响,外贸增长主要依靠数量和低成本扩张,出口效益和质量不高,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加工能力较强,但科技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外贸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装备技术进口严重滞后,进口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能力较差,不利于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建设;对外磋商和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以此推动我国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以此带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已是当务之急。 我国传统外贸发展的指导思想偏重于“奖出限入”。一是侧重鼓励出口,而忽视了进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二是对出口促进措施的扶持重点不够突出,粗放经营也加重了国家在资源、环境发展方面的负担;三是缺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的激励机制,造成产品科技附加值不高。 要想彻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就应在重视出口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出口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发挥好进口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在基本思路上可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重点解决好三大问题: 首先是加快科技兴贸各项措施的落实。 主要是加大对新产品研发和营销的支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装备工业技术的进口,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更加有效地发挥科技兴贸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在保持国家鼓励出口促进政策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调整促进和鼓励的重点,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引导,逐步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由低效、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增长,向高效、高附加值的出口战略转变,特别是要注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再次是适当扩大进口规模,加大进口对国内技术进步、新型工业化建设和消费的促进作用,这样不仅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可以减少贸易摩擦,有利于中国外贸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建立新型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我国一直沿用进出口总值和增长率的方式对外贸发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虽能从“量”上衡量外贸增长水平,但难以从“质”上反映我国外贸实际发展水平,而且容易造成盲目攀比,引发低质量的重复建设。因此,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新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做法,更加注重提高外贸增长的内在效益和质量,也便于衡量转变的成效。 新的指标体系应尽量采用公共数据,在继续监测外贸出口增长的同时,兼顾出口价格的增长、出口对当地税收和就业的综合贡献。 第三,加快完善外贸代理制。 外贸代理制、收购制和自营出口,是目前国际上最普遍的三种做法。我国经过多年推行代理制,收购制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已经很小。根据测算,目前收购制在出口额中所占比例不超过20%,从事收购制的主要是一些老外贸流通企业。出口退税体制改革后,因为涉及到跨地区收购退税困难,加快完善代理制的问题又开始显现。 目前推行代理制的障碍主要有四点:一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双方的权利、义务模糊;二是外贸流通企业缺乏自有知识产权,只有客户作为唯一资源,实行代理制后将面临生存困境;三是代理水平不高,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四是有些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更愿意被外贸流通企业收购,以加快资金周转。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此营造有利于推行代理制的政策环境:一是完善外贸代理法律法规,按照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分担风险,理顺委托方与代理方的关系;二是进一步改革退税管理体制,建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出口货物统一的“免抵退”税政策,这样既有利于推行代理制,又能使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有更多选择;三是鼓励外贸流通企业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和营销网络,提高代理能力,形成有实力的跨国营销集团。 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四项措施: 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产品的扶持力度,利用出口促进专项资金,提高精深加工程度,提高农产品出口退税率,通过出口信贷、信用保险、简化检验检疫措施等手段,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同时做好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有重点地扩大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同时加大对科研投入、品牌培育、营销服务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三高”产品出口。主要是通过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和附加税等经济手段,逐步减少“三高”产品的出口,同时做好西部地区替代产业的支持工作,保持西部地区外贸的稳定增长;四是提高纺织品增长质量。在做好贸易摩擦应对的同时,采取必要措施,推动我国纺织品工业的结构调整,重点解决一体化后我纺织品出口出现的“量增价跌”问题,缓解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采取的新的限制措施,变被动为主动。 我国现有的外贸增长方式,是由经济发展模式所决定的,要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首先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但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也不能脱离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既要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增加就业和减少贫困方面的比较优势,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继续保持我国产品价格优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出口产品的营销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主体是企业,营造一个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环境十分重要。因此,应着力构建和完善四个机制:激励机制、促进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政策调整,为企业创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一,建立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机制。 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科技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缺乏自有品牌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激励机制,加大对上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建议从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有关激励机制: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本地化)的“捆绑”的激励机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支持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国际化的激励机制;提高营销水平的激励机制。 第二,完善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的促进机制。 针对我国出口商品质量和效益不高、营销能力和销售网络不健全,开拓新兴市场力量较弱的问题,建议从四个方面建立和改善我国的外贸促进体系:一是调整现有外贸促进措施,把促进的方向和重点,聚焦到促进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上来,为企业提供更广泛、更有效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中小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规避风险能力、开拓新市场能力及法律意识;三是效仿国外设立海外贸易促进机构的做法,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海外市场的调研,直接为本国企业开拓市场服务。 第三,建立保证外贸健康发展的约束机制。 针对目前外贸出口存在的粗放增长、低成本扩张及无序竞争等问题,应调整“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做法,转为鼓励与限制并重的出口政策。建议从三个方面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一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制度上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从源头上减少由于我国企业低价倾销造成的贸易摩擦;二是配合国家宏观调控,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限制我国稀缺的资源产品和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三是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出口行为,严厉打击“灰色清关”等不规范的贸易做法。 第四,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能力的保障机制。 针对我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风险和贸易摩擦能力较弱、不断遭受反倾销的状况,可采取三项解决措施:一是继续做好对重点国家和重点商品进出口信息的监测预警,重点是从监测进口产品的量价对我相关产业的冲击,逐步转移到监测分析我国大宗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和国内市场需求走势,为企业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预警信息;二是加大对外谈判交涉力度,为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商务部和各进出口商会应加强法律咨询工作,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我国对进口一直采取限制政策,而进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却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进口结构中,70%为原材料中间品,资本装备设备仅占20%左右。目前实行的各种“进口自动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和关税配额管理的商品,仍占进口总值的50%左右。我国大宗商品进口虽然占世界的比重越来越大,但议价能力较弱,造成不必要的外汇损失。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重视出口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进出口平衡。 应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制定优先鼓励进口装备技术名单,对名单内的装备技术降低进口税率;二是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加有效地发挥进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三是减少目前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品种,对目前进口目录最低应减少50%,适当扩大进口规模,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贸易摩擦;四是建立大宗商品进口集中采购和协调机制,提高对进口价格的控制能力。 按照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815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1位,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欧美等贸易大国不仅在货物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而且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货代、对外承包等领域,在高附加值的金融保险、投资咨询、技术承包和商业零售领域十分落后。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不仅是形势的要求,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当务之急,更是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然选择。 根据我国服务贸易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应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服务贸易发展:一是建立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协调机构,从战略角度提出近期和中期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与策略,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分销零售业进一步开放的时间表;二是建立和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法律、制度和相关程序,为服务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持;三是利用我国现有的比较优势,大力推进销售服务、国际运输、对外劳务承包、电讯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型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为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经济提供现代化的服务业基础。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仅涉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完成202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更具有重要意义。外贸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增长方式密切相联,而且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认真对待。 在调整我国贸易政策的同时,也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投融资政策的配套与支持。只有这样,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