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FDI占GDP40% 正在演变为中国经济难以承受之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19:20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明 来源:中国经营报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合同利用FDI(外商对华直接投资)15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实际利用FDI 6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3%。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实际利用FDI的累积金额高达5600亿美元。当前中国国内的FDI存量在5000亿美元左右,大约占我国GDP的40%。

  诚然,FDI的流入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一是FDI的流入直接扩大了我国国内的投资规模,通过投资对GDP的拉动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由于FDI集中于我国的出口部门,因此FDI的流入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出口。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FDI是一种成本极高的筹资来源,过分依赖FDI将会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和效率损失;FDI的投资收益最终是会汇出中国的,大量的投资收益汇回很可能造成中国的国际收支危机;FDI还可能是造成中国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因素,因此,FDI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难以承受之重。如何把FDI的存量降低到适度的规模上,并且让FDI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值得决策者和公众密切关注的问题。

  过度依赖FDI的机会成本

  中国是一个居民高储蓄的国家,国内的居民储蓄水平远远高于国内的资本形成水平。例如我国2001年到2003年的居民储蓄存量分别为73762亿元、86911亿元和103618亿元,而这三年我国的资本形成总额分别为37461亿元、42305亿元和51383亿元。如果居民储蓄能够顺利转化为投资的话,那么仅仅从资金融通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实际上应该是一个资本输出国,而非资本输入国。但是事实上中国每年还从国外引入了数百亿美元的FDI。因此FDI在中国获得的利润就可以视为中国国内居民储蓄不能顺利转化为投资这一体制性问题的机会成本和效率损失。对这一损失我们可以进行简单测算,当前我国国内FDI的存量大约为5000亿美元,据美国《商务周刊》报道,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利润率一般在13%到14%左右,我们按FDI的年利润率为10%进行计算,那么FDI在中国一年的利润总额为500亿美元,高达中国GDP的5%。规模如此之大的效率损失是很难在长期之内承受的,如果中国国内储蓄投资转化机制能够顺畅运行的话,这种效率损失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FDI利润汇回对中国国际收支构成压力

  作为一种投资,FDI在中国取得盈利后,外国投资者终究会将投资收益汇回本国。如果外国投资者每年都把投资利润汇回本国的话,那么按照上面的计算,中国每年就会出现50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为了维持经常项目平衡,中国就必须维持每年5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2003年和200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不过254亿美元和320亿美元。中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情况之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这些年外国投资者把大部分投资收益留在中国国内进行再投资,最近几年汇出中国的投资收益年均大约在150亿美元左右。但是,这些投资收益最终是会撤出中国的,而且很可能会以加速撤出的方式进行,届时中国即使能够维持巨额的贸易顺差,也难以维持经常项目顺差,如果到时候中国经济不景气导致FDI流入减少甚至流出时,中国将可能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赤字,从而诱发国际收支危机。

  FDI正在造成中国经济结构失衡

  由于FDI的本质是追逐利润的私人资本,因此FDI的目的地只可能是潜在利润率高的部门和地区,所以FDI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中国经济固有的部门失衡和地区失衡。就部门失衡而言,FDI过多地流入了贸易品部门(工业,尤其是加工工业),而不是非贸易品部门(服务业)。这就加剧了中国国内贸易品部门过度扩张,而非贸易品部门增长乏力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扭曲了资源在两类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就地区失衡而言,FDI过多地流向东部沿海地区,而非西部不发达地区,这进一步拉大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资源丰裕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之间的差距,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中国的对策

  FDI的流入在某种程度上增大了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认识FDI的利弊,将FDI控制在适度的规模内,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该重新界定引入FDI的目的。我们不应该把引入FDI作为最主要的融资来源之一,这是因为FDI和国内融资相比成本过高,而是应该把引入FDI作为一种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载体。如果我们能够直接从国外购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话,FDI的最优规模甚至可以进一步削减。其次,应当取消对于FDI的优惠政策,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应该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取消各地政府对于外资的税收优惠,从而部分降低对于FDI流入的激励,使得中外资企业能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展竞争。第三,我们应该理顺国内的储蓄投资转化渠道,大力发展国内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内资源,进一步减少对于FDI的需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FDI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