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开店 想象中的财富饕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19:06 《财经时报》 | ||||||||
知识分子开书店,总有种与商人开书店不同的气息,在狗肉馆与按摩房之间,李克富的理想是让知识能够自由流动和传播 □ 本报实习记者 吴华贵 徐涛 知识流书店开张已有月余。作为老知识分子,已70高龄的店主李克富向《财经时报》
知识型的财富业务 “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让真正懂书的人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 一口浓重的江苏口音。尽管在北京生活多年,已经70高龄的李克富老先生仍然乡音难改。 开业才1月有余,李克富的知识流书店就开始挣钱了。 “这不,上海师范大学刚从我们这里采购了15万元的图书,这给我们未来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李克富自豪地说。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开门红,这可能与知识流书店之后的准确定位有关。在李克富眼里,所谓知识流就是知识的流动和传播。“我开店的宗旨就是希望知识能够在专家、读者和书店相互之间自由流动。”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李克富的眼睛始终在微笑地看着我们,但他的思绪却远远地停留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 李克富说了一件令他至今难忘的事。 有一次他去辽宁省锦州市跟同行一起开会,在开会的过程中,他一个朋友告诉他说很想买一本哲学史方面的书,但一直没能如愿。李老师当时就很惊讶,这本书已经出版多年了,一个搞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居然还买不到书。 李老师告诉我们,现在很多书店卖的书都很雷同,各种畅销书、考试辅导书占据了书店大部分空间。作为一个主要服务于知识分子的书店,他希望自己的书店能够在知识分子的相互沟通中起到桥梁的作用。 希望女承父业 李克富是北大哲学系退休老教师。1964年他从北大法律系毕业,后来又到了哲学系工作。虽已年逾古稀,但李克富的身体还很硬朗。 之所以投资书店,这与他当年在风入松书店的经历有关。 1995年退休之后,李克富在风入松书店帮忙做点事情。风入松书店是已经去世的北大哲学系教授王纬创办的民营书店,曾一度在书业及知识分子圈内有相当影响力。 风入松书店的经历无疑让李老找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并让他对书店经营产生了兴趣。 显然,这个50平米左右的小书店让李克富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但同样也给他带来了挑战。“从清华西门到这个路段,到现在还没有通上网络宽带,这让书店的网络经营受到阻碍。”李克富略显无奈地说。而这只是整个书店经营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更大的困难则是今后的营利问题。 “希望我的儿女以后可以把书店继续下去。” 李克富笑谈道,“当然,这也要看儿女自己的意愿了。” 李克富是先学法律,再读哲学,而他女儿的求学经历恰好跟他相反,是先读哲学,再读法律。这或许也是他们父女之间的另一种渊源。 经营难题 知识分子开书店,总有种与商人开书店不同的气息。曾经被称为京城四大天王的风入松书店和万圣书园就是知识分子开办的。这些书店的宗旨不单单是为了商业盈利,用个时髦的词来说是以文养文。知识流书店也是这样。 李克富是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点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这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面的书是最全的。”李克富非常自豪地说。李克富的许多老朋友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和权威。北大、清华、社科院以及中央党校的许多哲学教授、马列学者都跟李克富的书店有联系,而这方面的资源也为李克富的书店经营开拓了一定空间和特色。 由于刚刚开业,目前知识流书店的主要业务还是靠团购。现在很多大学图书馆藏书比较单调、陈旧,所采购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类大学图书馆就成为知识流书店最主要的团购客户,知识流书店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帮助它们采购图书。 “单靠团购业务是不行的,还要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李克富介绍说。确实是这样,目前北京图书市场竞争很激烈,光各类民营书店就有2500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利润很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育零售、如何搞好书店经营,对年事渐高的李克富来说还是一个难题。就像许多知识分子开店一样,用知识来饕餮财富,或许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旁白】商业考量 不可或缺 □ 沈山 知识分子办书店,在现代中国并不是没有传统,像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竞生,都有这样的经历。最成功的可能就要算邹韬奋了,他办的生活书店在1949年后成了中国内地出版界的主力。 九十年代中期,知识分子办的学术书店又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内地出现,从万圣书园到风入松再到贵州的西西弗书店,这股风潮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办店传统的一个回归,李克富老先生新开的这家知识流书店则是这股回归浪潮的一支小小的支流。 知识分子办书店,初衷多是为了自己的学术理想,其意义往往不在生意,而在文化传播。不可否认,这些学术书店的存在,推动了当代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并促进了国民文化的建设。那些学术教授们也因办书店而受到人们尊敬——“风入松”书店的创办人王炜先生在英年早逝后,据说有好几百人自发前往八宝山与其遗体告别。这充分说明人们还是从内心感激这些知识分子为推动文化发展所做的事功。 不过,知识分子开的书店普遍经营困难,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不排除这种情况与目前中国整体的书业和学术环境不佳有关,很多投资规模更大的民营书店相继倒闭就很能说明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知识分子自身的商业考量比较欠缺。 开书店固然可以高扬自己的学术理想,但从经济角度看,开书店更是一门生意,一种商业行为,一旦欠缺商业考量,经营困难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如果生存都是问题,更遑论学术理想的高扬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