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黄金周”有多少含金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1:1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赵曦 生于1962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著有《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21世纪中国西部发展探索》、《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扶贫攻坚难点问题与战略选择研究》、《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有21项成果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和西南财经大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2005年,获四川十大杰出青年经济人物称号。

  据有关调查,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有六成居民选择了在家休息;上海“五一”黄金周国内长线游7年来首次跌价;广州旅行社组团速度缓慢,出境旅游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内机票集体跳水,国内旅游价格大幅度下降。对于把发展寄托在每年三次长假上的旅游业而言,这的确不是一个好兆头。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景点门票、机票、房价在黄金周期间猛涨是其一,而众多老百姓对黄金周爆炸式消费的反感情绪也在逐渐上升。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冠以“假日经济”之名的黄金周消费是否能真的成为或能持久地成为经济增长点?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赵曦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过去几年,黄金周的火暴景象是虚假的繁荣,假日经济从虚高到跌落是国民经济的真实反映,培育假日经济的沃土需要整个产业链的互动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点。

  黄金周爆炸式的消费存在虚假的繁荣

  记者:赵教授,近几年来,黄金周一直是消费热点,为什么今年“五一”各地的反应如此平淡?

  赵曦: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我国年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人们在购房装修、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消费方面存在极大的压力,加之人们对节日期间的旅游交通、住宿、旅游服务等方面有所顾虑以及各景点价格的大幅上扬,使人们对待假日消费更加理智。

  记者:那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什么会出现黄金周爆炸式的消费盛况?

  赵曦:我国刚开始实行7天大假的头几年,的确激发了不少人压抑已久的消费热情。但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消费者已经对这种假日整体划一的消费感到了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记者:人们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曦:整齐划一的休假制度,形成了集中式的消费,服务业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而旅游的发展与基础设施产业、商品生产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等紧密相连,如果没有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只能是“一枝独秀”。于是,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低下、信息渠道不畅、市场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多、生态破坏加剧、人口文化道德素质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另外,当前我国的假日经济内部结构水平低下,主要以低层次的购物消费和低层次的观光旅游为主体,高层次的假日消费如学习型、体育型、体验型、探险型等个性化消费、文化性消费所占比例甚小。

  记者:供求矛盾的出现和消费的低层次是否意味着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还达不到假日消费的需求?

  赵曦:可以说,我国现在搞假日经济还没有得到社会整体经济的有力支撑。我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的历史发展时期,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假日经济的物质基础,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人均收入水平的低下且心理预期收入不高是假日经济发展的基本制约。

  假日经济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

  记者:有学者认为假日经济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起到积极作用。

  赵曦:我认为过去几年呈现出的火暴盛况是虚假的繁荣。事实证明,假日经济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去年的数据显示,“五一”黄金周并没有改变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规律,5月份的4166.1亿元,比4月份的4001.8亿元略高,比6月份的4250.7亿元略低,没有因为“五一”长假而骤增。而且,三个“黄金周”之间也会出现相互抵消的情况,往往是一个“黄金周”火爆之后,接下来的“黄金周”市场便相对冷清。“黄金周”的效应只是改变消费在不同时期的分配,而不能创造出新的需求。就好像是兴奋剂,商场过一把销售额猛增的瘾后,取而代之的是疲软。

  记者:你的意思是指消费总量并没有得到改变,改变只是消费的时机。老百姓只是把平时要花的钱、要买的东西集中起来消费了,所以你认为假日经济并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点。

  赵曦:是的。所以关键是要从根本上壮大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实实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当前中国的发展最需要的是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率,那种认为国家能通过吃、喝和消费自身的财富来实现经济繁荣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过高估计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是不正确的,片面地以假日经济拉动需求增长乃至整个经济增长并不切合实际。

  引导个性化消费,创造新的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记者:前面你提到,我国的假日经济内部结构水平低下,学习型、体育型、体验型、探险型等个性化消费、文化性消费所占比例甚小。这是否代表着今后的发展方向?

  赵曦:是的,不断拓展消费领域,从整体上将假日经济引向更深的层次,扩大假日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创造新的、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才是黄金周吸引人们消费的出路。比如广泛引导个性化消费,除了旅游、娱乐、餐饮、购物之外,还可以选择短期培训、体育健身、假日打工、从事休闲农活等多种方式欢度假日。要充分关注博物馆、健身房、音乐厅、图书馆等休闲娱乐消费,引导假日经济走上多元化的发展轨道。根据不同群体浏览对象的细化,还可分为人文的、自然的、科技的、田园的等等。

  记者:在这方面政府和企业应该做何努力?

  赵曦:国家要行使宏观调控职能,采取诸如发展消费贷款、完善和推进社会保险制度等多种措施,做好引导宣传。政府要采取坚决措施制止旅游景区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恶性涨价。企业应做的是配合市场需求,开拓市场。要对市场进行细分,以旅游业为例,老人适合短期慢节奏的观光活动,白领需要中高档的休闲服务,青年人追求“蹦极”一类的刺激,而全家出游可能更多考虑小孩能增长见识的旅游产品。如能精心策划,进行个性化的安排,其吸引力和效益定能大大提高。作为假日经济供给的一方,应当注意细分细化这一市场,不仅要开拓出相对较长的假日的休闲市场,而且要开拓出平时包括双休日的休闲商品和休闲市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

  记者:近年来提倡的公民带薪休假,由消费者自己安排旅游时间,错开出游高峰期,这种办法是否可行?

  赵曦:带薪休假对改变当前“假日经济”中的负面问题很有好处,改变假日以外有些商品或消费场所的闲置,使市场和消费者方面都得到缓冲。另外,有学者提出实行大小礼拜,大礼拜休息三天,小礼拜休息一天,一年三个长假之外增加二十几个中假。我认为这种形式的操作性也比较强,既可消除旅游过于集中造成的尴尬,又可提高旅游设施的利用率,降低成本,使假日经济的供求双方都能得益,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相关链接

  背景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高层次,出门旅游、购物、休闲也就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时尚和消费趋势,假日经济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试行后,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3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于是“黄金周”及假日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当年“十一”长假爆发式的旅游热潮,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假日经济蕴含的巨大能量。应该说,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概念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牵扯面大的经济模式。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假日里休闲消费活动相关的各种经济活动,主要是以文化、个性消费为主体的休闲型经济。

  产业

  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其覆盖假日经济的支柱产业有旅游业、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彩票亦成为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专家观点

  重视开拓平时的休闲市场

  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何健康的经济运行,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构成的,都要寻求需求与供给的均衡。所不同的是,不同的经济层面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供给。当前的“假日经济”已充分显示了它的需求特征,即旅游、休闲(娱乐)、购物。“假日经济”供给方不仅要根据不同群体进行游览对象的细化,如人文的、自然的、科技的、田园的,还要大力推动与之相关的运输、住宿和其它设施的建设,以及与旅游形成互补的旅游购物的开发等。总之,当前应该着重研究的是“假日经济”市场的细化问题。

  聪明而有远见的商家,应及时研究这种带有趋势性的经济现象,关注人们享受闲暇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消费文化,挖掘孕育其中的无限商机,不仅要开拓出相对较长的假日的休闲市场,而且要开拓出平时(包括双休日)的休闲商品和休闲市场。

  自由支配时间

  于光远(著名经济学家):我不赞成过分强调“假日”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假日”的根本意义,是在假期中人们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社会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只要老百姓生活过得好就高兴。在假日,在家里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也很好。如果他愿意出门旅游,我们旅游业者就应该尽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满足他们过旅游生活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我们旅游业者和有关的生产流通部门乃至国家财政,通过税收和其他途径都能取得经济效益。说到底这是从满足旅游者生活需要而来的。越是对旅游者的生活需要研究得细致,旅游业取得经济效益就越好。这是旅游业经营的要领。

  呼唤弹性带薪休假制

  宋国青(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一个国家放多少天假,这是个社会的选择问题。但这个选择应该尽可能地和个人选择一致。对集中放假是否能刺激消费和促进经济,我是持质疑态度的。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集中放假制度能刺激消费和促进经济。

  弹性带薪休假就是说国家可以确定法定假日,但不必挤在一起。比如,“五一”加“十一”的假日,由政府通知企业,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放不放或什么时候放,职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休不休或在什么时候休。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收入越高的越愿意放假,职工平均旅游的时间也越长。在中国,低收入者放假太多了会影响收入,反而不是好事,但对高收入者也许是好事。因此,在休假制度上企业应该尽可能地给个人多一些选择机会,由政府进行建议指导,企业和职工自主选择。这对生产和个人收入都会有好处。

  监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于小东(北大经济学院副教授):回味“假日经济”这一新兴的经济现象使我们认识到,若想使其呈现和保持良性运转的态势,监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这一现象是发生在假日这一特殊时期,其市场结构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假日期间需求急速膨胀,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为卖方市场占主导地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味追求利润,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只有加强监管部门的管理力度,才能保障“假日经济”的欣欣向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