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制度力量解放被束缚机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0:15 中国经济周刊 | ||||||||
2005年是各方公认的改革攻坚的关键年。之所以说关键,主要是经过近两年的宏观调控后,虽然在动用行政手段的同时加大了法制和市场手段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暂时受到抑制的投资过热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止。由于过热大多是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主导所致,因此存在很大的反弹隐患。宏观调控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仍未根除。
因此要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从改革体制障碍的根本入手。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不仅非常及时,而且把握住了问题的“七寸”。 体制性的东西必须依靠制度安排,尤其在旧体制转换为新体制的过程中,或者在体制缺位的层面建立体制的时候。因此,如果仍然采用过去一贯的或习惯的单纯或大多靠行政命令和政策指令的不稳定手段,来进行体制改革,则很难形成新的体制,很难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体制。 2005年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创新制度、转换机制,把握大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惟有通过制度的创新实现机制的转换,才能在现实中保证其他原则能够得以落实。 从今年要做好的十件重点工作中,可以看到,诸如“积极探索建立XXX机制”,“全面贯彻XXX意见或条例”,“完善XXX制度”,“抓紧研究制订XXX改革方案”,“加快构建XXX体系”,“继续深化XXX改革”,“实施XXX办法”,“继续抓紧落实XXX意见或规定”,“适时推出XXX规范”,“推动XXX立法”,“推进XXX试点工作”等的提法充满了《意见》的字里行间。这充分说明,中央正是试图通过法律法规的法治手段,依靠经济主体的市场力量,来推进制度性改革,逐步形成稳定完善的经济体制。 更为重要的是,《意见》为下一步的改革内容和方向提出了具体明确而又切实可行的指导,基本解决了过去某些方面存在的散乱不清而又较为盲目的改革,从而在对“以改革的名义阻碍甚至破坏改革”的行为进行约束的前提下,从思想和制度上解放了束缚改革的体制因素。 因此,在坚持改革大原则的先决条件下,需要大胆地打破过去不敢改革、不知改革什么和不知怎么改革等诸多思想顾虑和困惑,消除政策性和制度性的阻碍。“解铃还需系铃人”。可以相信,解开了系铃之绳,改革的铃声一定会响得更加清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