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黄金消费与尊严投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 23:14 中国经济时报 | ||||||||
瀚海风 五一黄金周刚结束,各地纷纷公布了黄金周期间的旅游收入:广州旅游业黄金周进账24.6亿,同比增长9.17%;河南旅游进账64.6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6.8%;珠海市旅游收入达到3.2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五一”增长了4.11%……(据5月8日《大河报》、《珠海晚报》报道)
尽管由于一些景区票价上涨的因素,导致了诸如张家界、九寨沟等地的游人数量下降,但总的看来,五一黄金周为各地方政府带来的效益可谓是钵满盆溢,财源滚滚。但五一黄金周真的如同各地报道的那样,以经济效益的大丰收成为圆满结束的标志吗?我看未必。 有例为证。北京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系统、北京市消协通报了五一期间消费投诉情况。发生在北京的投诉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消费者人格尊严投诉上升最快、旅游服务投诉保持零记录、33件商家虚假宣传被举报(《北京青年报》5月8日报道)。 尽管类似于人格尊严投诉这样的新闻淹没在各地津津乐道的经济效益大丰收的新闻之中,但纵览黄金周期间与消费者相关的新闻,笔者感到,虽然依靠广大消费者的强力拉动,黄金周为各地带来了不菲的效益,但消费者却并没有在黄金周期间受到黄金般的待遇。事实上,无论是衣、食、住、行,消费者的尊严时不时地就受到这样那样的侵犯。 以消费者旅游出行为例,在黄金周期间,我们看到的有关因飞机航班延误,民航服务态度差而引发的乘客过激维权事件,已经充斥了人们的眼球。进一步延伸的机场故事(或者说事故)还应包括,由于延误导致的许多乘客不得不在机场忍饥挨饿,甚至露宿在机场中,而无人过问。至于前往旅游景点发生的大规模交通堵塞,不得不忍受门票上涨之苦以及强迫性购物引发的风波,同样也不在少数……在这些令人不愉快的新闻中,“消费者是上帝”的戒律恐怕早已经被忘在脑后。 黄金周的确为商家带来了不菲的效益,但那只是单方面的。如果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在黄金周里享受的服务究竟是白银、青铜还是黑铁般的待遇,恐怕就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黄金周里的消费者并没有坐到“上帝”的位置上,这一点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因此,当看到北京市人格尊严投诉快速上升的例子时,笔者的第一感觉是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全面觉醒。伴随着维权意识的全面觉醒,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消费者更为理性化的消费行为,在黄金周开始之前,他们可以用行动对景区门票的全面上涨说不,同样黄金周结束之后,他们也要为自己的尊严讨一个说法。 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金周虽然结束,但对于黄金周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如果在黄金周里人们只是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考核,而忽视给予消费者基本权利的应有尊重,这样的黄金周顶多是经济效益的丰收,但绝不是社会效益的丰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