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从博弈论看地方统计数据作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 06:47 中国青年报

  牛艳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关于检查《统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提到:检查发现一些地方领导干部随意修改统计数据,直接违反《统计法》。例如浙江省宁波市某镇党委书记指使统计人员虚报2001年工业总产值4.63亿元,虚报额超过实际值75%左右。(4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地方统计数据层层“掺水”,一方面固然是长期以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考核机制的弊端显现,但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间“博弈”的结果。为官一任,地方经济有没有发展,社会有没有进步,要靠统计部门的数据来证明。而这种证明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即今年比上年情况怎么样?二是地域空间上的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的弊端在于所谓的“棘轮效应”,即经济统计数据“能上不能下”。比如去年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那么今年这一指标只有大于10%才能显示出工业部门有进步,领导成绩才能得到肯定。而如果小于10%,地方政府就会觉得是倒退,在上级面前“脸上无光”。

  横向比较的弊端在于“攀比效应”,用句俗话就是“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地方政府每季度、每年都会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通报、对比地区间经济数据,比如某市今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0%,与其他地区相比处在前列,政府领导也会认为有进步;而同样是10%的增幅,如果与其他地区比较显得落后,领导同样“不高兴”。

  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用在地方政府身上可以描述为:上一级政府是法官,掌握下一级政府领导的升迁决定权,下级政府有两种选择———作假还是不作假。那么对下级政府而言,如果自己不作假,别的地方政府作假了,那么本地区经济指标必然落后,上级自然不会满意自己的工作,即便别的政府作假了,反正都是假数据,都不会吃亏;而如果自己作假,别的政府不作假,本地区经济必然全线“飘红”,上级领导自然会表扬嘉奖。所以对下级政府而言,作假就是最优的选择。但从整个经济来看,达到的则是最差的均衡,因为所有的指标数据都是假的。

  实际上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牵涉到一个“基数”问题,即增长多少关键在于指标对比基数的大小,就如同从1元涨到2元和从100元涨到200元意义有本质差别一样。由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样脱离不了“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指望增幅年年扩大越来越困难。但是在现有的官员考核及升迁机制背景下,区域内部各地区间总会有排名,上级年度表彰也会依据排名表扬靠前者,敦促靠后者。经济指标好的想“加水”,让排名更靠前一点;经济指标不好的也想“加水”,为了不至于与别处差距太大。

  现在看来,建立一套完整的地区评价指标体系应是解决地方统计数据造假的关键。而这一体系不仅考察年度增幅大小,还要注重绝对量和基数大小;不仅关注地区间增幅排名,还要注重绝对量上的成绩比较。否则,造假之风只会愈演愈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统计数据作假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